围棋史上的首位棋僧:鸠摩罗什

编辑:西西 日期:2013-09-10 13:35

 

 

    棋僧,即会下围棋的和尚。自从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了许多棋僧。但是,在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时间最早、名列首位的棋僧并不是中国人,而是祖籍天竺(即今印度)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344—413)生活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僧、佛经翻译家,同时是一位语言学家和围棋高手。鸠摩罗什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有三大亮点:一是他的出身和经历;二是他的围棋技艺水平;三是他的临终誓言。

    先说他的出身和经历。1600年前,鸠摩罗什出生于中亚古国龟兹(今新疆库车)。鸠摩罗什是个混血儿:他的父亲是天竺人,名叫鸠摩罗炎;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名叫耆婆。鸠摩罗炎本是天竺国宰相之子,为逃避官场而出家,后跑到龟兹国。龟兹国王将妹妹许配给他,于是生下了鸠摩罗什。鸠摩罗什自幼聪明无比,传说生下来就会说天竺语,七岁时随母出家,拜龟兹国小乘佛教的大师佛图舍弥为师,日诵千偈。九岁时,又随母到西域的佛教国家罽宾(在今克什米尔一带,字音)留学三年,学习大乘经典。十二岁回到龟兹后,他到处讲解佛经,到二十岁时已经誉满西域,声名远播。

    公元383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前秦国主符坚派骁骑将军吕光带兵平定西域,特地嘱咐吕光俘获鸠摩罗什之后要立即快马加鞭送到长安。因为符坚是个佛教徒,早就知道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的大名。吕光平定龟兹后,果然俘获了鸠摩罗什,但在送往长安途中,走到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时,得知符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已经被手下的姚苌杀死,前秦国内大乱,吕光就在凉州停下来并且自己建国称王,名曰凉国,史称后凉。而吕光及其子弟们都不信佛教,因此,鸠摩罗什滞留后凉国十七年间在佛教事业上一直无所作为。还好,这十七年成为鸠摩罗什进一步学习汉文化特别是学习围棋的好时机。一直到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后秦国主姚兴率兵消灭后凉,鸠摩罗什才由崇信佛教的姚兴接到长安并封为国师,开始了他的译经讲经事业。从弘始三年到弘始十五年(401—413),他率领他的徒弟们共翻译佛教经典74384卷,成为唐代玄奘之前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其名作有许多流传至今。如《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小品般若经》、《大品般若经》等等。鸠摩罗什的名字和事迹被记载于《高僧传》、《晋书》及许多典籍中。

    接下来说说鸠摩罗什的棋艺。鸠摩罗什究竟是什么时候接触围棋的呢?历代典籍中都没有记载。我认为应该是在他滞留于后凉国无所事事期间。后凉的统治者吕光、吕纂及其家族,虽是氐族人,但汉化程度很高,许多人会下围棋。于是,经常出入王宫、与吕氏家族亲密接触的鸠摩罗什,自然就有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围棋、学习围棋。可惜,史籍中有关鸠摩罗什的围棋活动记载很少。《晋书·吕纂传》倒是记载了鸠摩罗什的一次围棋活动,原文如下:

    纂尝与鸠摩罗什棋。杀罗什子,曰:斫胡奴头!罗什曰:不斫胡奴头,胡奴斫人头!

    这段话的意思是,吕光的庶子吕纂常常约鸠摩罗什下棋,即便当了国王之后也常一起下棋。有一次,吕纂杀死了鸠摩罗什的一块棋。吕纂一边提子一边说:砍掉你这个胡奴的头!鸠摩罗什却说:不是你砍掉胡奴的头,而是胡奴砍掉你的头!这些话不过是棋友之间对弈时的戏谈调侃而已,不久却成为事实。原来,胡奴,是当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奇巧的是,吕纂有个亲侄子吕超,小名就叫胡奴。吕纂是隆安四年(400)即位当上国王的,第二年就被吕超杀死了。于是,鸠摩罗什下棋时说的话被人们看做谶语(预言),人们把鸠摩罗什视为神人。

    鸠摩罗什的棋艺水平到底有多高呢?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鸠摩罗什与别人下棋时,起子空处,皆作龙凤形。意思是鸠摩罗什把对方的棋子杀死提掉之后,棋盘上就会出现龙或凤的图形。这简直神啦!别说双方对弈时对方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意愿行棋,因此不可能让你如愿;退到底,就算让你自己在棋盘上摆出龙凤图形也是很难的啊!但是,鸠摩罗什却做到了,而且不是仅仅偶然地一次,他和任何人下棋时都会在提子后出现龙凤之形。到了明代,著名学者、文人棋手王世贞对此提出质疑,他在《弈问》中指出:其人弈品下至八、九道,或可诱而成耳;不然,什公亦姑幻障人耳目,无是理也!意即:在对方的棋力很低下的前提下,也许通过种种骗招的引诱,偶尔会出现龙凤图形。不然的话,那就是鸠摩罗什先生使用了魔术般的障眼法。否则,实在没有道理、没有可能!王世贞虽然否认了《酉阳杂俎》的记载,但是,我认为,即便《酉阳杂俎》的记载是个神话,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鸠摩罗什的围棋技艺确有很高的造诣,堪称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围棋高手!

    最后,我们来说说鸠摩罗什的临终誓言。弘始十五年(413)春,年老体衰的鸠摩罗什自知灭度的时刻将至,但他不想死在寓所,而要死在译经讲经多年的长安草堂寺。于是,三千僧众将他护送至草堂寺,让他端坐于讲经的高台上。圆寂之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鸠摩罗什发出了临终誓言,全文如下:

    因法与汝等相遇,未餍尔等之心。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恩爱合会,无不别离。何必恻怆,期于后世。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和你们因佛法而结缘,但没有满足你们的心愿。世上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是无常的,任何恩爱欢聚,都有离别之时,何必悲痛呢。让我们来世再见吧!我本是愚笨之人,却承担了弘法译经的重任。已经译出300多卷,只有《十诵》一部尚未定稿,其实质内容,必无差错。我希望我所翻译的佛经能够流传后世,并发扬光大。现在,我当众发出我的诚实誓:如果我所宣讲和翻译的佛经没有错误,那么,在我的肉体焚烧之后,我的舌头肯定不焦不烂。

    鸠摩罗什说完誓言就圆寂了。他的遗体由皇宫禁卫军运到逍遥园依照佛教的葬法火化。后秦国主姚兴亲自主持了鸠摩罗什的葬礼。他哭着说:太山坏矣,梁柱摧矣,明灯灭矣,哲人萎矣,导师亡矣,秦之大宝丧矣!说完,积薪点燃,烈火腾空,不到半个时辰,鸠摩罗什的遗体就化为灰烬。但是,在灰烬中,有一片舌头依然完好如初,红似莲花。现场的三千僧众个个惊奇得目瞪口呆。

    后来,鸠摩罗什的舌头舍利被他的弟子们安放于舍利塔中。值得庆幸的是,保存鸠摩罗什舌头的舌舍利塔至今仍然矗立在西安郊外的草堂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