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月初二 净土八祖云栖莲池大师往生日——旋万法而指归净土 悯五浊而广作津梁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8-09 09:41

初住云栖,即灭虎患。

旱请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叹。

庀材开办,道场重兴建。


幼闻念佛意颇快,末诫门徒莫捏怪。

行为世则言世法,注重净土及规戒。

砥柱狂澜契理机,阐明佛心祛蜂虿。

普令具缚诸凡夫,仗佛慈力登莲界。



出身望族  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1535—1615),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身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明生死事  寄心净土


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为何天天念佛?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警策,或长坐不卧,夜以继日。



送亲别爱  出家修行


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诀别:“恩爱不常,生死莫代,我得出家,你自己保重。”汤氏洒泪说:“君先走一步,我自会打算。”大师作《七笔勾》弃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发,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善取因果  一心念佛


大师受具足戒后,行脚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逐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



听闻鼓声  悟本心源


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憨山大师推允此为莲师开悟偈。



结茅云栖  除却虎患


隆庆五年,孤锡南还,爱云栖山水幽胜,临流趺坐,遂结茅卜居修念佛三昧。山中老虎时常伤害村民,大师慈悲为放瑜伽焰口,老虎不再患害百姓。



念佛祈雨  德化一方


亢旱年,村民恳请大师祈雨。大师手击木鱼,循田埂念佛,一时,雨下如注。村民及信众们自发地为大师建造禅堂寺院。自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一大丛林。



戒行精严  慈悲护生


大师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以净业为指归。整饬清规,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比丘戒与菩萨戒,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极力戒杀生、崇放生。寺前建有放生池,山中设有放生所,救赎潜游蜎飞诸生物。大师《戒杀放生文》盛传于世。



简淡惜福  谦德朗天


大师朴实简淡,虚怀应物,自奉俭朴,自有道场以来,未曾妄用一钱,凡有香俸盈余,便施散给僧众。施衣药,救贫病,常行不倦。大师生平惜福,年老还是自己洗衣,净溺器,不劳烦侍者。终身一袭布衣,一顶麻布蚊帐用了几十年。大师愿海洪深,义天高朗,四心无量,六度齐修。荷担一代时教以摄受群迷。顾退然以身居学地。虽童稚沙弥未尝受其一拜,至耄年不能起伏,犹必跏趺合掌,稽首于席,致不安之意,足见大师之谦德。



文殊化参  玄问妙答


文殊菩萨曾化现为童子来参大师。大师问童子:“两脚有泥,必是远来客。”童子说:“闻知莲池水,特来洗一洗。”大师说:“莲池深万丈,不怕淹死你。”童子说:“两手攀虚空,一脚踏到底。”二人对答,妙义隽永,大师道行境界于斯可见一斑。



融会诸宗  普劝念佛


大师是自永明延寿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集大成者。一生精修净业,广弘念佛法门。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含摄菩萨六度万行,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义,故应一心念佛。大师著述甚丰,主要代表作有《阿弥陀经疏钞》、《云栖法汇》、《竹窗随笔》、《往生集》、《净土疑辩》等流行于世。



告别有缘  称佛往生


大师临终前半月预知往生的时间,到城中告别诸弟子及故旧道友,只说:“我将到其他地方去。”回寺用茶汤供养众僧,告诉大家第二日将行。是时,大师示微疾,瞑目无语。城中诸弟子赶到,哀请留嘱,大师睁眼开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说完,向西称佛名而逝。面作黄金色,顶中暖气如生,逾时不散。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基于大师德学风范,后世尊为莲宗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