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春灵隐寺三坛大戒法会(第二十六日)讲菩萨戒 发菩提心

编辑:慧容 日期:2018-05-21 11:23

  2018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六),"戊戌春灵隐寺三坛大戒法会"进入第二十六天。当日全天,戒子们在五观堂聆听杭州佛学院照贤法师讲授《梵网经菩萨戒本》,认真学习菩萨戒。

 

戊戌春灵隐寺三坛大戒法会进入第二十六天

  上午10时许,湖州法华寺印可法师率护法居士、海南省护法居士、广东省汕头市祖扬法师发心,设上堂斋供养三宝,迎请得戒大和尚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说法。

  光泉大和尚上堂法语:

如来福德智慧相,全在众生一念中。
风扫浮云究竟尽,普天俱见日头红。
世间福田莫过三宝,三宝住世,当依僧团,续僧命脉,基于戒法,毗尼住世,是佛法寿。
……上堂一句作何赞扬?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菩萨戒,即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称大乘戒。

  《梵网经》云:"菩萨戒为诸佛的本源、菩萨的根本,是诸佛子的根本。"

  "一切有心者,皆应受佛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菩萨戒,是一切佛弟子成就佛道的根本。

  照贤法师开示说:"学习菩萨戒,不能仅仅局限于内容条文。菩萨戒,可以简略概括为三聚净戒。它包含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个层面的内容。"

  摄律仪戒是指,诸佛子要遵守佛陀制定的一切规范和戒律,精严行持,积善防恶。

  摄善法戒是指,诸佛子要广学一切诸法,修一切诸善功德。如果不这样做,你就不是圆满持菩萨戒,内心就应该感到惭愧。

  饶益有情戒是指,菩萨的善法功德是建立在众生之上的,诸佛子要以慈悲之心利益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三戒当中,以摄律仪戒为基础,能善摄律仪,即能总摄善法,才能饶益一切有情众生。

  对于戒律,有人认为它已经过时了,完全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其实这是不对的!

  照贤法师说:"戒律是针对人性弱点制定的,这种弱点在任何时代都有其共性。比如贪嗔痴,不论古今中外,只要还是凡夫,就离不开贪嗔痴,离不开杀盗淫妄的行为。戒律的制定,正是为了对治杀盗淫妄,再从根本上对治贪嗔痴。凡夫的生活,是充满贪著的生活。因为有贪心,就会不断产生需求,进而试图占有。戒律,就是通过远离而减少贪著。从这个意义上说,戒律永远不会过时。"

 

  佛陀制戒的根本目的就是令正法久住,使世世代代的众生能够从中获益,从中解脱。

  自身解脱

  修学佛法的关键,是具备解脱的能力。事实上,每个人内心都具备解脱的能力,只是被无明遮蔽,虽有若无。受持戒律,就是帮助我们扫除遮蔽心灵的烦恼尘垢,进而定心一处,破妄证真,引发本自具足的解脱能力。

  和合相处

  戒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使大众和合相处。为了真正的和谐,佛陀提出"六和合"。

  一、戒和同修:大众共同受戒、持戒,依戒生活。

  二、见和同解:了解制戒精神,识达开遮持犯,依戒处理问题,不自以为是。

  三、利和同均:僧团利益大众平等享有,财食与共。

  四、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他人,就是相处得和乐,彼此互相帮助。

  五、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说话恳切,和平共处。

  六、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

  化导世间

  佛法在世间的流传,主要是靠住持三宝。所谓住持,即传承并弘扬佛法,使之薪火相传。其中,以佛像为佛宝,经书为法宝,现前僧团为僧宝。但佛像不会说话,教理又太过深奥,人们对佛教的观察,往往集中于现前的出家人。出家人慈悲为怀、清净庄严,让世间人升起向往乃至皈依之心;出家人热衷名利、世俗不堪,世间人就对佛教不以为然,有信仰的也可能因此退心。可以说,出家人的所作所为就是佛法的广告,直接关系到佛法在世间的流传,关系到大众的法身慧命。

  正法久住

  "毗尼住世,则佛法住世。"

  毗尼住世不仅在于律藏的流传,而在于出家人对戒律的真履实践。作为佛法的住持者,每个出家人都有责任受持戒律,把戒律真正落实到修行中,落实到生活中,以此改造身心。这样,才有能力荷担如来家业,成为正法的传承者。

  戒在世间,为修行人了业积福;以戒为师,才能获得福德和智慧。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要想以慈悲心度化一切众生,就要持戒,广发菩提心;菩萨若不持戒,自己就会坠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那又怎样去度化众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