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翰之隐居龙泓洞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3-04-29 16:53

    龙泓洞,位于回龙桥畔,据传洞中曾藏有神龙,因而得名。
    龙泓洞的洞口并不宏伟,但内室宽敞。洞顶有一个井口大小的洞穴,天光从这里射入,故又称"通天洞"。龙泓洞洞内幽暗,从洞外阳光下一下子进入洞内,有深不可测之感。而仰头往通天洞口瞻望一井青天,又令人心驰神往,似有飘然欲仙、钻出洞口可直上青天的遐想。大约正因为这个洞幽深莫测而又有洞通青天,所以才让古人产生神龙所藏的想像。后人有不少诗作歌咏此事.宋朝诗人梅询有一首诗写道:
    "矫矫渊下龙,潜神在灵府。
    云卧虽有时,泥沙可长处。
    阴岸寒气腥,峭壁烟痕古。
    何当救早叹,奋起为霖雨。"
    梅询的想象力真是丰富,他不仅从寒气逼人,烟痕弥漫的阴洞峭壁联想到了吞云吐雾的神龙,甚至还想到旱灾来临,人人嗟叹,希望神龙能奋起降下甘霖,解灾化难呢。
    龙泓洞窟-申有一座观音塑像,所以人们又把龙泓洞称为观音洞。观音像一侧.有一个小小的洞穴.人要俯着身才能爬进去。相传这个洞横穿过钱塘江的江底,可以一直通达江南岸的萧山。宋朝时有一个采石乳的人,曾大着胆子爬进洞穴,里面很宽敞,可以直起身步行。那人走了很长一段路,忽然听到头顶波浪声轰轰作响,-还传来伊伊呀呀的摇橹声,不禁大惊失色,赶紧回身逃了出来。这也是传说,并没有第二个人去亲身体验过。     
    但是这个充满传说,给人以莫测高深之感的龙泓洞,历史上却确确实实有人在这里住过。他就是唐代人丁飞。
    唐懿宗咸通年间,济阳高士丁飞(字翰之)厌倦人世,远离尘埃,只身一人来到灵隐。他见灵隐清新幽僻。飞来蜂玲珑剔透,觉得是个避世读书的好地方,于是他开始寻觅牺身之处。他来到龙泓洞,看到此洞神奇莫测,内室则形似草庐,可以避风挡雨遮太阳,就决定把龙泓洞当作自己的栖息之地。
    丁飞安顿下来后,就在灵隐附近开了几亩田。他白天上山采草药,参加农田耕作,晚上和闲暇时就在洞中燃烛读书。
    有一个晚上,明月一轮高悬在墨蓝色的天空,灵隐一片静谧沉寂。丁飞登上飞来峰的山岩,对着明月轻轻奏瑟。瑟声悠扬,回龙桥下涧水淙淙,象是在为他伴奏。自然界的一切都屏息静气,谛听着他的演奏。丁飞的演奏是那样美妙悦耳,鸾鹤应声前来,翔集于山岩的周围,仿佛在翩翩起舞。
    丁飞不屑加入世俗争名逐利的行列,而以避居读书自乐。他还有一套自己创造的健身术,加上长年劳动而心情安然恬淡,所以身体很强健。唐朝著名诗人陆龟蒙曾拜访过他,当时丁飞已经七十二岁,但还能提着装满水的缶在山间小路上行走。如此高龄,不仅仍坚持挥锄耕作,而且还能在陡峻的山岗上健步如飞地攀缘而行。陆龟蒙钦佩之余,作七言诗《丁隐君歌》一首。他在诗中描绘丁飞的起居饮食说: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草堂暗引龙泓溜,老树根株若蹲兽.霜浓果熟未容收,往往儿童杂猿猴"。可见其日常生活的恬淡。
    丁飞好读老子、庄子等道家的书籍,喜好古文、乐府,小楷字写得非常精致。有人曾问丁飞为什么性情怡淡,身体老而安健,是否服了什么灵丹妙药。他回答说:  "治心修性之外,别有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