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过“端午” 不可不知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6-06 10:43

   2019年6月7日(己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常在这天吃粽子,赛龙舟,并以此怀念屈原。

  很多人都认为,来自印度的佛教与中国的端午节并无关系,果真是这样吗?


 
农历五月 泰极否来

  端午最初作端五。《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由此可见,原始的五月五日的原始动机实际上是驱邪镇鬼,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传统文化十二地支中的"巳"、"午"、"未",五行属火。"巳"是火的出生状态,"午"是火的极盛状态,"未"是火的衰幕状态。火气到了极盛的状态,也就是阳气达到了极盛状态,就会物极必反。从五月初五这一天开始,"泰极否来",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加强。这个时候,人心浮动,官非凶灾四起,病菌杂处最易出事。所以,在古人的认知中,五月为"恶月"   端午为"恶日"。



佛法修持 平安吉祥

  民间在端午这天都会有吃粽撒雄黄,插艾草等民俗,农历五月被称之为"五毒月",所以民间的这些习俗也有祛毒避邪之意。
 
  再说,农历五月,阳气到了顶峰,是阴阳变化的开始。端午开始,阴盛阳衰,很多人的身体便会感应一些业缘到来。所以这个月最好持斋吃素,诵经祈福,除去不祥之气。佛法是护持众生平安吉祥的法宝,所以农历五月在汉传佛教中也为修心养性斋月。
 
  在佛教中,也有五毒需要佛弟子们时刻谨记去除,它们就是: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五毒,迷乱我们的心神,会让我们造作下很多错事罪业。 "五毒月"里,如能戒除这"五毒",可得一世无量福报,平安健康。那么,佛弟子应该怎样度过"五毒月"呢?
 
持斋戒
 
  农历五月气候环境都会引起体内毒素积累,吃素可排除身体毒素,身心健康,吃素也是一种戒杀放生,减少杀业。
 
多放生
 
  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它是积累福报,消除病患的方便法门。
 
戒邪淫
 
  邪淫是万恶之首,它会影响身体健康,事业运势,在此五毒月犯邪淫更是亏损福报。
 
持经咒
 
  多念《地藏经》等经咒,称念经咒或佛菩萨名号,不仅消除业障,超度冤亲,更能驱邪避险,除横祸免灾难。


 
佛典记载端午的原始动机

  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五月, 俗称恶月, 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但端午的真正原因却见于佛典。
 
  《古尊宿语录》卷21《舒州白云山海会( 法) 演和尚语录》: "端午, (白云禅师)上堂, 举(言曰: ) 昔有秀才造《无鬼论》, 论就, 才放笔, 有鬼现身, 斫手谓秀才云: ‘你争[怎]奈何? ’白云当时若见,便以手作鹁鸠嘴, 向伊道: ‘谷谷孤。’"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秀才撰写《无鬼论》时,恶鬼立即现身挑衅:你秀才又能把我怎么办? 白云法演禅师滑稽地对鬼,学布谷鸟叫。端午节时,恶鬼猖獗已极!
 
  换而言之, 端午节的真正原因是恶鬼作祟。慧日禅师《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 1158) 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 "今朝又是五月五, 大鬼拍手小鬼舞, 蓦然撞着桃符神, 两手椎胸叫冤苦", 端午时大鬼拍手小鬼舞, 鬼撞桃符神, 鬼竟然如此猖獗。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

  "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陆游在曾在诗中描述了大圣慈寺张灯结彩,庆祝端午的场景。实际上,佛教与端午节有着很多交集,佛教典籍记载了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如《五灯会元》中记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

端午龙安亦鼓桡,
青山云里得逍遥;
饥餐渴饮无穷乐,
谁爱争先夺锦标;
却向干地上划船,
高山头起浪;
明椎玉鼓,暗展铁旗;
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
 
  《古尊宿语录》中则有:"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这些记载中的安龙、菖蒲茶、干龙船、毒鼓等,都是已经失传了的端午古俗,而今他们仍"活在"佛教典籍中。



佛教怎样过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对佛教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端午时,寺庙中也有烧香敬鬼的举动,据《古尊宿语录》记载,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棕子"。可见佛教在这一天也是吃粽子的。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中记载,宋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此处的"艾人"即是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僧人们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舒州龙门佛眼禅师:"尽大地人烧破皮肉,教山僧受无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沈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遂呕吐数声曰:"世间人吃却米粽,教老僧胀破肚皮"。大众曰:"别人烧灸,别人吃物,为什么龙门长老受痛受饱,未能情忘缘虑?"这段禅机公案透露出佛门与端午文化的关系。


 
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像
 
高僧端午坐化 真身不坏
 
  高僧在五月五日坐化,常常有十分神奇的情景,他们坐化时间的妙境,常成为禅门肉身成道的佳话。《高僧传》中就有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在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坐亡,其真身不坏。
 
  宋代潞州府黎城人宗坦,在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夜里梦见阿弥陀佛托梦:"汝说法止六日,当生净土"。在五月四日,他集合众僧说:"因缘聚散,固当有时;净土胜缘,惟凭时刻。愿众念佛,助我往生",说罢,便在诵佛声中坐化。当时,天上雷鸣不断,地上白云覆地,直到五月六日才停。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觉禅师将死作《颂》交代后事:"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却,免占禅那地土。"他在钟声渐入坐逝之境,侍者离知想起他们的约定:"吾化后,可唤之,若能回来,是有道力也。"于是,他连唤三声,觉禅师果然复活,问到:你有什么事?侍者说:和尚何裸跣而去?他反问:来时何有?侍者要给他穿几件衣服,他说:不用,留给后人吧。并留下偈云:七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铁牛踍跳过新罗,撞破虚空七八片。随后晏然而逝。



端午六祖托梦追索传法衣钵
 
  唐肃宗上元元年,唐军与安史叛军的战事正紧张,为了平定叛乱,唐肃宗派大臣到广东韶州曹溪南华寺将禅宗六祖惠能的传法衣钵借到京城,作为"镇国之宝"供养皇宫。但平叛结束以后,衣钵没有及时归还。
 
  《五灯会元》中就记载了禅宗南派如何向朝廷追索的情节。唐代宗永泰元年五月五日,惠能大师便托梦给代宗皇帝要求归还;七日,敕刺史杨瑊曰:"朕梦感禅师请传法袈裟却归曹溪。今遣镇国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谓之国宝。卿可如法安置。专令僧众亲承宗旨者,严加守护,勿令遗坠"。禅宗索回镇教之宝,也借助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



唐代翻译佛经常于五月五日开笔或封笔
 
  唐代翻译佛经常在五月五日开笔,《全唐文》卷916载,北天竺婆罗门族的不空大师所译的《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序》和《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等,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五月五日奉诏开译:"卯时焚烧香火,起首翻译"。
 
  佛教经典《一切如来大教王经》和《瑜伽秘密金刚三摩地三密圣教法门述经》等,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五月五日由沙门慧超等开译。所译佛经也在五月五日这天封笔,为佛教的大事。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入定不定印经》一卷、《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一卷等,是三藏法师义净等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五月五日在东都洛阳的三阳宫译毕,《大周刊定众经目录》第十五卷予以明确记载,朝廷也下诏褒奖。



  端午,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端午与佛教的联系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杭州灵隐寺华严法会祈请十方诸佛菩萨加被,法界一切众生皆受佛法普沐,得大自在。普愿大众,吉祥安康,如意顺遂。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