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忏悔 清净身心——云林志工团举行首次忏摩共修活动

编辑:慧容 日期:2018-06-14 16:53

文:青莲

忏悔偈

此地所作吉祥事
断恶集善生欢喜
若起贪嗔痴慢疑
弟子至心求忏悔

  杭州灵隐寺以忏摩因缘引导志工发广大菩提心,真诚忏悔往昔罪业,祈求三宝加被,清净身心,违缘消除,善缘增长,为居士蒙获法益打下良好的基础,6月9日晚,灵隐寺常住组织云林志工团部分志工举行首次忏摩共修活动。

  一百五十多位志工踊跃报名,当天身着海青,在杭州灵隐寺法师的带领下在大雄宝殿进行忏摩共修。

灵隐寺监院觉恒法师为志工们进行开示

志工聆听法师开示,心生欢喜

  忏摩开始前,灵隐寺监院觉恒法师为志工们做精彩的开示。觉恒法师在开示中讲到:"学佛要有正知正见,如理思惟,正确认识和看待佛教,明了究竟解脱的法义。学佛首先要做好人,在家居士尤其要注重在家庭生活修行,爱护家人,促进家庭的和谐,做好正能量的榜样。居士要敦伦尽分,做好护法的本分,要护持正法,珍惜学佛的因缘。"觉恒法师随后开示了忏摩的意义。

  忏摩由觉恒法师、维那师领众教唱,志工们唱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号进行了虔诚的忏摩。东西两班,交替拜愿,梵音缭绕,殊胜庄严。

  "忏摩"的原义为有意或无意地触犯了别人而请求原谅,即通过检讨自己的过失以求消除罪孽。"忏摩"被译成"忏悔"之后,就有了更深的意义。《摩诃止观》卷七说:"忏名陈露先恶, 悔名改往修来。"忏悔不但具有"去旧",也含有"更新"—— 去恶行善的内容。

  "忏悔"在佛教中有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教规规定,信徒皈依佛门之前,必须首先忏悔往业;出家修行后,若有过犯,应随犯随悔,至少应于每半月集会诵戒时,予以悔净。在佛教很多经典中,都阐述了忏悔的重要意义。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灭。"《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以身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

  "忏悔"有"理忏"与"事忏"。"一切唯心造",一念善则善,一念恶即恶。心空则罪消。故 "罪从心起将心忏",是为理忏。

  事忏乃是按一定的修忏法以忏除罪业(心、事两方面)的佛教活动。当以佛法的究竟义来看忏悔,知道罪性本空,一切都是因缘而生、颠倒妄执而起,"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方面积极忏悔罪业,一方面在忏悔之后,放下心中的挂碍,以清净心继续精进修行。

   忏摩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是在自觉心的警惕和自尊心的洗沥,从此之后再不复犯;只要能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往事已过,不复追究,心地便会从罪恶感中得到解救,恢复平静,这就是忏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