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的戒法

编辑:慧容 日期:2018-06-19 15:50

 

受具足戒 当愿众生

具诸方便 得最胜法

            —《华严经》净行品


  《华严经》中的戒法,有无所不涵盖的特色。

  〈净行品〉由智首菩萨为当机众,请问净化身口意三业的方法。文殊菩萨为说"一百四十一愿行",可作为净化身心的指南。其中每一愿,均以成就一切众生为前提,作意"当愿众生",发出广大净善心意,来美化心灵,成就世间,开拓胸襟,成为彻底的戒法。


  在《华严经》的各品当中,也有种种不同的戒法。

  〈离世间品〉阐述十种清净戒:

  1、身净戒,防护身三恶故;

  2、口净戒,远离口四过故;

  3、心净戒,永离贪恚诸邪见故;

  4、具一切净戒,于人天中最胜妙故;

  5、守护菩提心净戒,不乐小智故;

  6、守护如来所制净戒,乃至微细罪,生大怖畏故;

  7、微密净戒,善拔犯戒众生故;

  8、不作一切恶净戒,积聚一切诸善法故;

  9、远离一切有见净戒,于戒无着故;

  10、守护一切众生净戒,发起大悲故。

  以上十种净戒,以"守护菩提心"、"守护一切众生"作为戒法的要点。

  〈十无尽藏品〉列十种"戒藏":

  1、普饶益戒;

  2、不受戒;

  3、无着戒;

  4、安住戒(无悔恨戒);

  5、不诤戒;

  6、不恼害戒;

  7、不杂戒;

  8、离邪命戒;

  9、离恶戒;

  10、无毁犯戒(清净戒)。

  其中第二条不受戒,是指不受外道各种戒。

  第三条无着戒(不住戒),指不住于欲界、色界、无色界。

  第四条安住戒,指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戒,心无悔恨,故能安住。

  第五条不诤戒,指不以持戒而恼他众生,但愿一切众生心常欢喜。

  第七条不杂戒,指不着边见,不持杂戒,但观缘起,持出离戒。

  第八条离邪命戒(无贪求戒),指不现异相,不彰己有德。

  第九条离恶戒(无过失戒),指行者不以持戒而贡高傲人;见破戒人,亦不轻毁。

  第十条清净戒(无毁犯戒),指永断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贪、瞋、邪见。

  尤其菩萨行者在修持第十净戒无犯时,作是念言:"一切众生,毁犯净戒,皆由颠倒。我当成就无上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令离颠倒,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戒藏。"

  在〈离世间品〉中,另有菩萨摩诃萨十种戒:

  1、不舍菩提心戒;

  2、远离声闻、缘觉二乘地戒;

  3、观察利益一切众生戒;

  4、令一切众生住佛法戒;

  5、修一切菩萨所学戒;

  、于一切法无所得戒;

  7、以一切善根回向菩提戒;

  8、不着一切如来身戒;

  9、思惟一切法,离取着戒;

  10、诸根律仪戒。如果诸菩萨能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戒波罗蜜。


  《华严经》戒法具有的特色

  1.以"发愿"作为持戒的增上力。

  2.戒法大多适合在家、出家共同受持。

  3.以"守护菩提心"的菩萨发心,作为持戒的宗旨。以守护一切众生的思想,阐扬持戒的积极意义。

  4.以"六根净化"为前提,"不由他教,能自开解"的"心戒"为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