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灵隐山文化的重要标志,早在唐代便已成为诗中的常客,不仅是诗人借以抒发闲适之情的对象,更融入了禅学的意蕴与唐人特有的浪漫情怀。及至宋代,受白居易、李白等人诗作的影响,灵隐山的桂花也被苏轼、郭祥正等人写入诗中。但与唐人笔下的浪漫闲适不同,宋人更多地借“咏桂”来展现自身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当然,这一时期以“桂子”为闲适、浪漫之情的诗人亦有,如郭祥正的香林洞:香林洞郭祥正幽香来近远,此洞接蟾宫。欲借飞翰去,即乘桂子风。该诗从“幽香”的嗅觉出发,联想到月亮之上的蟾宫。作者想象自己乘着“桂子风”到达天上月宫中游玩,向读者展现了宋人也有的闲适和浪漫。然而,就悲凉的意蕴而言,这一时期灵隐山的桂花成为了诗人
发布时间:2025-10-27
山水景物(七)自翠薇亭左侧而下,过涧即为法云弄,长数里。其中原有永福寺、青莲山房、白云山房、超然台、邺公庵、岣嵝山房等,都是名胜,现皆湮没。灵隐寺前左右各立一石幢,皆宋太祖开宝二年吴越国王建。左刻大佛顶尊胜陀罗尼,右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此二石幢本在奉先寺,寺久废,神宗景佑二年十一月,灵隐寺住持延珊禅师迁来重建,距今约九百四十多年。又大雄宝殿前左右各有一石塔,皆九层,高五丈余,孙治寺志云:“上有石匾,书吴兴广济普恩真身宝塔十字,二塔所题皆同,而无年代日月。山中旧物,所存唯此。其塔八方,下刻佛顶首陀罗尼,二塔皆同。塔上所镌佛,皆梁像。此或慧理之后,六朝僧所为耳。其无岁年者,岂以朝梁暮陈故耶。”
发布时间:2025-10-26
东晋太元十年(385),在慧理法师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创建灵隐寺59年后,后来蜚声晋宋的著名诗人谢灵运一出生即寄居灵隐山,时间长达15年。这段历史使灵隐的山山水水和灵隐寺的佛教传统成为谢灵运一生山水诗情和佛教情怀的底色与基因。此后,谢灵运虽几度为官,却荒废政事,转而信奉佛教、喜译佛经、交游高僧、游历名胜、模山范水、抒发性情,不仅成为中国文人与佛教交集的滥觞,而且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成年官场失意后,两度隐居会稽,10年间游历永嘉、天台、钱唐、富春、桐庐乃至灵隐等地,一生创作大量山水诗,不仅有天姥山的发轫诗文,也有灵隐寺的开山诗作,由此成就了天姥山、灵隐山的区位价值和山水意境
发布时间:2025-10-20
山水景物(五)龙泓洞之右为玉乳洞,其前十余步为谢灵运翻经台。异苑云:“杜明甫钱塘人,居灵隐,夜梦东南有贤人来访。时谢玄生孙名灵运,以其父奂狂荡射杀蒋侯妹清溪小姑树鸟,姑怒殛死之。玄遂不敢留灵运,求寄养于明甫十五方还,故名客儿。相传灵运儿时翻经于此,故以为名。”玉乳洞曲折通明,象桂林伏波山下的伏波洞。伏波洞有宋代造像,玉乳洞四壁所刻罗汉,亦皆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刻,施资者为周延庆、董延赞、俞赞、苏氏七娘、汤用、张旺、樊仁厚、沈十娘、洪二娘、吕七娘、周德保等。洞内峭壁高数十丈,不能登,为蝙蝠栖息之所,大者若鹰,故又称蝙蝠洞。玉乳洞三字,明方豪书。吴赤鸟二年,葛孝先得道于此。玉乳洞之右为射旭洞,又名青林
发布时间:2025-10-16
山水景物(四)龙泓洞俗称观音洞,因其中有石刻观音像而得名。像前洞顶有窍如井口透天光,故又名通天洞。郭祥正诗云:“洞口无凡木,阴森夏亦寒。曾知一泓水,会有老龙蟠。”“龙泓”之名作这样解释,是很贴切有诗意的。“龙泓洞”三字,本来是宋末金华王庭所书,王庭是误国奸相贾似道的门客,后人因恶贾而兼恶王庭之书,乃被划去。元江淮释教总统所经历郭某补书,郭也不是正人君子,不久,仍被划去,故至今无洞名。洞口弥陀佛像,吴越王己未年(即周世宗显德六年)周钦右造。又周太祖广顺元年滕绍宗于洞外石壁造弥勒、观音、势至三菩萨像各一尊。此外宋开禧元年沈宁、嘉定元年某比丘各造罗汉一尊。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元帅伯颜造佛像十尊又观音菩
发布时间:2025-10-07
山水景物(三)此外莲花峰旁有宰相峰,北高峰西有石笋峰、龙门峰、西源峰、双桧峰,今皆不著名。稽留峰西有中印峰、白云峰、乳宝峰、狮子峰、香炉峰、善住峰,则属于天竺山了,此不详。灵隐之水,北涧发源于西源峰,南合白沙坞支涧,西北合大桐坞支涧,流过吴寺桥,西北合乌石峰水,南会呼猿涧暗水,合于冷泉水源。北合石笋支涧,又北合金沙银沙支涧及韬光支涧,东流过曹家桥,汇于灵隐寺前之冷泉,入石门涧,经回龙桥会南涧水于合涧桥下,曰灵隐浦,亦号钱源,南宋通舟至此。南涧发源于五云山水出岭,西合上竺两山支涧,又合观音井水,经金佛桥,东合杨梅坞支涧出琮老桥,东合中竺永清坞支涧,北出中竺寺桥,东合下竺神道坞支涧,北过下竺寺桥,
发布时间:2025-09-16
编者按杭州灵隐寺自东晋咸和元年(326)开山,至今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虽时移世易、屡有兴废,然法幢高树、祖师辈出,更兼殿宇恢宏、云烟万状,洵为佛教最胜觉场,亦是西湖绝佳名胜,善信云集,游人如织。为了方便大家深入了解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沿革、宗风禅韵和景物典故,“灵隐寺”公众号特别开设“灵隐小志”栏目,连载著名爱国高僧巨赞法师的《灵隐小志》一书。山水景物(一)杭州一名武林,宋淳佑临安志(施谔撰)卷八云:“西汉志会稽郡钱塘注,武林山,武林水所出。祥符旧经云,在县西十五里,高九十二丈,周围一十二里。又名灵隐山、隐苑山、仙居山。上有五峰,曰飞来,曰白猿,曰稽留,曰月桂,曰莲华。峰之前,有合涧曰武林泉
发布时间:2025-08-26
清末民初的佛教领袖、禅宗高僧,同时也是著名诗僧的八指头陀,或因漫游,或是途经,或是专程,曾经多次到杭州,并留下了二十多首吟咏和赞美杭州西湖和灵隐寺等风景名胜的诗篇,尤其是位于西湖以西的灵隐寺,八指头陀不仅曾写诗赞美过在灵隐寺出家并常住的济公活佛,而且还到该寺,题诗纪其景致之殊胜。八指头陀对灵隐寺高僧济颠,即民间传说中的济公活佛,非常佩服。据明吴之鲸《武林梵志》谓其为台州李氏子,“年十八赴考,因过灵隐,适瞎堂远公开席其间,济以宿缘求度,遂为沙门,而举止脱略,与小乘执相诸僧忤,乃讦其犯斋及不循律仪过。远批云:‘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意以颠含真义而远亦似知之,惟庸众之终不释然也。时德辉禅师住持净
发布时间: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