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起菩提心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1-20 22:30

 

  菩提心这个概念从整个佛法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尤其是大乘佛法。我们要对佛法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的这个核心的内涵,我们用什么字最合适?这个字其实就是"觉"字,如果两个字那就是觉悟和觉醒,这两个字事实上就是佛法整个修行的核心内涵。 


  这个核心内涵是相对于我们凡夫迷惑的生命而言,我们凡夫的生命、我们凡夫的人格,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用什么字最合适呢?那就是"迷"字,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迷惑、无明。

  对于佛菩萨的人格,我们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觉醒",所以这个是迷和悟,佛法的修行也就是在于迷与悟之间。迷就是无明、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就看不清楚生命,看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看不清楚这个世界,由此我们就会衍生出无量的轮回、无量的烦恼。



学佛——从迷惑中走出来
 
  学佛就是我们需要从迷惑的状态中走出来,走向觉悟、走向觉醒。怎么才能走向觉醒呢?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他的发现对我们走向觉醒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心和勇气。因为他发现了每一个众生都具备有这种觉醒的潜质,都具备有自我拯救的能力,都具备有自我解除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的能力。佛陀的这个发现无疑是给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带来光明和希望。如果我们没有觉醒的能力,那就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意味着我们将永远地在这个迷惑和烦恼的泥潭中,我们是走不出来的。那么这就是说,这个觉醒、觉悟,这是我们整个修学佛法的核心。
 
  那我们看这个佛法,从佛法的整个修行上来说,比如说成佛,佛陀就是觉者、觉醒者、觉悟者,我们讲成佛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印度话,翻译成我们中国话就叫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最高的觉悟,最高的觉醒,那也就是圆满的觉醒。比如声闻人,他也成就觉醒,但他的觉醒是不圆满的,所以我们讲到菩提有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包括菩萨道在修行的过程中它也是在逐步地开发觉醒的过程,但是这个觉醒它都是不圆满的。所以这是在修行的结果来说,我们的修行结果就是要以成就觉醒、完全地成就觉醒是我们的目标。



菩萨的概念
 
  佛教里讲到了菩萨这个概念,我们现在人对这个菩萨的概念,我们都觉得离我们非常的遥远,觉得菩萨是高高在上的。但事实上菩萨他应该是要成为大乘佛子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称号,这个才是正常的。就是凡是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事实上都是可以称为菩萨。菩萨就是菩提萨埵,印度话完整的称呼它是叫做菩提萨埵,菩提萨埵翻译成我们中国话那就是觉有情,什么叫觉有情呢?那就是在追求觉醒过程中的有情,在走向觉醒过程中的有情,以追求觉醒、在走向觉醒过程中的有情。所以我们凡是以追求觉醒乃至帮助一切众生走出迷惑的泥潭、走向生命觉醒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所以菩萨它是一个大乘行者的一个普通的称号。



什么叫发菩提心
 
  从大乘发心的角度来说,我们大乘的发心,那就是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如果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发菩提心事实上就是我要发展菩提心。菩提心,菩提就是觉醒的意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我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佛菩萨在对我们每一个生命在观察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菩提心是最有价值的心理,它是我们生命中所蕴含的无限的宝藏。我们的生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组成:贪心、嗔心、嫉妒心、我慢心,当然也有羞耻心,还有各种善良的心理。那么在所有的这些心理里,究竟是哪一种心理最有价值?佛菩萨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觉醒的心、菩提心是最有价值的心理,对我们每一个生命而言。

  所以发菩提心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去开发,我们这个发可以把它理解为发菩提心就是开发菩提心。它是需要通过开发的,因为它是一个潜在的力量。我们也可以把发菩提心理解为发展菩提心,我们需要发展菩提心,因为发展菩提心那就意味着我们最终能够成就像佛菩萨一样,能够成就一种觉醒的生命,成就无上菩提。那么我们从这一系列从最初的发心到最终的成果无上菩提以及我们整个修行的过程都没有离开从迷惑走向觉醒的过程。可见觉醒、觉悟这个概念它是代表着我们整个佛法修学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



大乘行者的标志是什么?
 
  那么作为大乘佛法,它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础。大乘佛法的修行就是每个法门的修行包括每一个经论包括每一个人,每个人你要走上大乘道路你要成为一个大乘行者它的标志是什么?它的标志就是你有没有发起菩提心。如果你只是发出离心,只想要个人解脱,那就是你发的是出离心,那就是小乘。唯有你发起菩提心了,才标志着你成为一个大乘佛子。所以发菩提心是大乘佛子的标志,就是每个人的修行,每一个大乘佛子修行的标志是发菩提心。大乘的每一个法门的修行事实上它都要求我们先要发菩提心,然后发了菩提心之后可能佛教里有不同的经典,它会提供不同的法门,然后这些法门来帮助我们圆满菩提心。

  所以通常大乘佛法它的核心内容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行、然后还有空性见。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