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偈中的生、老、病、死——傅大士《四相诗》品读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6-17 14:22

 2021/6/17 

恭迎善慧菩萨傅大士圣诞

农历五月初八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的大居士,名翕,世称善慧大士,婺州义乌县(今浙江义乌)人。《善慧大士语录》中记载了傅大士曾作过的三百多首诗偈颂文,其阐释佛理禅意,不尚辞藻,直指人心,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掌握修行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傅大士诗作中流传较广的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均为大众所熟知。今日适逢大士诞辰,我们就选取他描述生、老、病、死四相的《四相诗》来简要评析,从中体会人生的无常变化与大士的深邃智慧。



生相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

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

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

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


诗的开篇用比喻来形容人生就像水中的片片浮泡,生生灭灭,刹那不停。人世间新生命的诞生,皆源于生死流转的爱欲。婴儿是成年人的影子,而婴儿的前世也恰是一位成年人。只是未能摆脱生死流转,又于今世投胎受报来到人间。


且看那初生的婴儿,他们来到世间之时,那亮晶晶的眸子又会随着人流转了;当他寻找食物时,便张开朱红的嫩唇去吮吸母亲的乳汁。一生又一生的轮回都是从星眼转动、朱唇轻启这样开始的,而这个来到人世的婴儿说不定在今世还要在迷惑颠倒中度过。这一期生命结束后,还会在六道当中轮回,实在既可怕,又可悲。



老相


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

咄哉今已老,趋拜礼还亏。

身似临崖树,心同念水龟。

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老年的辛酸,如俗谚云:“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我佛释迦牟尼当年为王子时,就是看到人间有生老病死四种痛苦,于是开始思考着如何解脱这些痛苦,进而出家修道、成佛说法的。


人的一生过得很快,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还在昨日,转眼之间就气力衰退。再照镜子时,看到镜中的自己已是皱纹满脸,白发满头。哪怕拄着拐杖,登石阶也已力不从心了,三步一歇,五步一停,还会喘息不止。健步如飞的青年时代已经不知不觉间离我们远去了,甚至拜佛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枯老的身体仿佛悬崖边的老树,而心里却还在想着同万年的乌龟同寿!人生已经如此痛苦,心却还是念念耽着在五欲六尘之中,流转声色见闻之内,而不肯学习能够脱离人生痛苦烦恼的无为之法,思之能不惊惧?



病相


忽染沉疴疾,因成卧病人。

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

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

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人的一生,谁也逃避不了疾病侵扰。幸运的人一生中所遭遇的病痛可能会少一些,可也有一些人,他的一生中可能会有很长的时间在病床上度过,更有不幸者从幼年就遭受病痛的折磨,终其一生都是在与病魔做斗争中度过。


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忽然之间一病不起,就会变得无比凄凉!当你躺在病床上时,你纵使有凌云壮志,也是空悲叹而已。妻子儿女也会整天为你的病而发愁,常常相对无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好友呢?


那痛彻骨髓的病魔,常常折腾得人痛不欲生。病人那不分昼夜的阵阵哀号闹得四邻不得安宁。到了这个时候仍旧不能迷途知返寻找解脱之道,反而还在那里不断生起贪嗔痴心,岂非愚痴至极?



死相


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

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

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死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对每个人也最为公平——不管你地位的高低,也不管你是穷是富,最后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死亡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因善业所感无疾而终,有的人会在病痛折磨中离开人世,也有的人因天灾人祸,在措手不及之时已经命归黄泉。但对每一个人来说,死亡都是悲凉的,而且又是难免的。


一命呜呼之后,世间之人所见到的是“无事皆空”、“终归尘土”,可谁又知晓游魂早已随着业力的牵引又去投胎受报。死亡这样的事情,只听说千万人去就去了,还没看见一个能够起死回生。生前骑过的宝马兀自长嘶,它再也唤不来主人的纵横驰骋了;庭中的鲜花只好自开自谢,再也无人赏识。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既已察觉生老病死之苦,还是早早追寻无上妙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