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福慧|新春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2-04



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是一切学佛者都向往的境界。其实,新春也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何以这样说呢?


未明心见性的人,是在迷梦中过生活,一向颠倒妄想用事,随时随处都有发生烦恼障碍的可能;正如未逢春以前的一切境物,都显示残旧不堪的气象,尤其容易引人生起一种枯燥无聊的心情。


但明心见性的人,即能远离一切迷情妄想,没有任何烦恼痛苦的困扰;正如新春时候没有那些炎威、萧杀、严冷等的恶劣环境。


明心见性的人,对一切境尽是乐境,一切处无非西方,一切时悉皆解脱自在;正如新春佳日——无边风景好,何人不醉心。


未明心见性的作为多是旧日习气,亦即妄心的作用,如旧岁陈年;明心见性后的受用乃为新境界,亦即真心的作用,如新春的妙。


正因为明心见性有这么殊胜的境界,所以人人不约而同地对此生起一种迫切的希望,希望能够早日明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不正如万物憧憬春天的激动心情一样吗!



我们都知道,学佛重在断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如果能明心见性,则烦恼不断而自断,生死不了而自了,众苦不灭而自灭,诸乐不求而自得。


明心见性,即明悟自心(常住真心),彻见本性(本有觉性)。简单来说,也就是证悟真心。此心就是我们现前一念灵知之性体,圆明寂照,不生不灭,为诸佛之法身,众生的慧命,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一切颠倒妄想。


此心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不过被无明烦恼所遮蔽,不自觉知。如果有人能识得它,则大事立即成办,妙用无穷。然而要怎样才能认识到它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真心的身材像貌,不是长短方圆,更非青黄赤白,它无形无相,无声无臭,诚不可以相貌取虽不可相取,然而应物随缘时,却无处不是,无时不有。古人说:若要知道它像个什么,不长不短,非青非白;若要见它,开眼也是,闭眼也是,面面皆是,可惜大家都当面错过。


它无来无去,无方无所,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故不可以踪迹寻虽不可以踪迹寻,然而大用现前,却这里也是,那里也是。所谓“内外中间一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处处皆是,时时不无。



照上面所说的,既然不可以形像取,亦不可以踪迹寻,怎么又说无处不是、无时不有呢?举一则公案供大家作参考:

唐朝怀让禅师有一次去参嵩山安祖师,他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怎样不问自己意呢?又问:如何是自己意?答:请观密作用。又问:如何是密作用?安禅师以眼开合示之,让禅师便于言下顿悟了。


人人本有的真心本性,别号叫做主人翁,又名本来人,或云法身,或称佛性,名称虽然有所差别,但含义却是相同的。


这个主人翁与我们最为相亲相近,须臾不离,并且于日常诸事时刻关照着我们——如肚子饿了,它就会招呼我们去吃饭;口渴了,就招呼我们去喝茶;天气冷起来,就招呼我们多穿衣服;乃至夜里跑危险的山路,它还会暗暗地警示我们要当心……古人所说的“见色闻声,大用现前;穿衣吃饭,承渠恩力”,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一点,上面所说在六根门头指挥我们一切的就是真心,可是中间却有一个假的,它和我们的主人翁面目虽是仿佛,却常常在捣扰我们。如果稍不留意,即便被它瞒骗,甚至能拖累我们到三恶道去,这就是妄心。经云“心为恶源,形为罪薮”,这个“心”字就是指妄心。


我们可以在日常的一切见闻觉知上反省一下:如果逐境缘尘,凡事贪染执着,就是妄心,亦名众生心;如果对境能无迷惑,清净解脱,就是真心,亦名佛心。所以大颠禅师云:“但能除却一切妄想,即是真心。”因此,我们如果能念念都是善法,念念不起执着,则何处不是真心的所在呢?



若大家还是无法理解这番道理,我们还可以用新春来譬喻。春像个什么?春在哪里?要怎样去认识它呢?古人悟道诗云: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偶见梅花嗅,春到枝头已十分。


类似地,宋朝理学大家朱熹也有一首题为“春日”的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这东风骀荡的媚景芳时下,花光柳色桃灿梅香,无一不表示着春的面目,何处不是春的所在,更要到什么地方去找寻?还说什么不认识它呢?认识真心的道理也是同样的:


一段真风见也么?绵绵化母理机梭。

织成古锦含春象,争奈东君漏泄何!


春天的各种花开得这么娇艳夺目,美丽可爱,我们学佛人处于这有着如此深意的新春,不妨检点一番:自己心地上的般若花是否也开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