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普贤行愿中
降服我慢


受持普贤行愿的功德不可思议,尤其在礼敬诸佛、随喜赞叹、忏悔业障、常随佛学和恒顺众生方面,对调伏慢心有极大的帮助。
一、礼敬诸佛
普贤行愿中第一行愿即是“礼敬诸佛”。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开示人生有二十难,其中第二十难——除灭我慢难。谓人常怀我慢,或素来种姓富贵,而能不生骄傲轻他之心,是为难也。我慢心重的人,常常不会尊敬别人,见人不打招呼,不懂施礼。
礼拜有很多好处,最主要就是降伏我慢。
历史上有礼佛而不拜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寺院上香,正准备跪拜,忽然想到:自己从来都是受人跪拜,众目睽睽之下岂能屈尊?于是便问左右:“朕也需要行跪拜之礼吗?”众人不知怎么回答,正在尴尬间,这时有马屁高手顺道:“皇上不用!现在佛不必拜过去佛!”意思是皇帝贵为一国之君,是现在的“佛”,不必跪拜。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于是顺坡下驴,就不拜了。
有当面不拜而背后偷偷拜的:
印度阿育王敬仰三宝,是佛教的大护法。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遇到一位小沙弥,油然生起恭敬之心,正要礼拜却转念一想:当着众多大臣的面不好意思礼拜一个小孩子,于是便将小沙弥带到没人的街角礼拜,完了说:“不要向别人提及此事。”小沙弥听后,看到地上一个瓶罐,立刻钻了进去,又钻了出来,对阿育王说:“大王不要向别人提及此事哦。”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小沙弥竟有如此神通!当即向他忏悔对三宝的轻慢。
有正大光明而拜的:
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不仅大兴佛寺,还率领群臣来到嵩山礼佛。
礼敬有多种方式,跪拜最能折伏慢心,不管是小拜还是大拜,都是以身体作礼敬。需要合上双掌,放下高贵的身段,弯下理直气壮的腰板,低下不可一世的头颅,并且以额触地,停顿一段时间。大拜是五体投地,更为虔敬。面对圣贤心存敬畏,个人是渺小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人生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决,还有很多痛苦没有解脱,有赖三宝指点迷津、解脱生死。
二、随喜赞叹
随喜赞叹包含称赞如来和随喜功德两方面。我慢心重的人只称赞比自己高的人,如帝王将相、亿万富翁、商业大亨等。慢心更重的就目中无人,只称赞自己。如东晋谢灵运说:“天下才十斗,曹子建得八斗,我独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言外之意是现在曹子建已经死了,我一斗,天下人一斗,你们有谁能比得上我?
释迦牟尼佛是学佛人的根本老师,具足无量无边功德。我们当然要称赞如来功德,还有菩萨、罗汉等圣者的功德,扩大开来,也要称赞师长、父母、亲朋好友的功德,再大一点称赞众生功德,观众生的善行与长处,观众生的经验和智慧,随喜赞叹他们。
最难的是对普通人也恭敬赞叹。常不轻菩萨即是这样,正是因为他想到众生未来皆当成佛,从而将礼拜赞叹进行到底,见人就拜,不管对方是圣者还是凡夫。《妙法莲华经》记载:“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常不轻菩萨见人就拜,我们做不到,但对普通人应观其功德。首先,前世持五戒才能得到今生的人身,单就这一点,每个人都值得随喜和赞叹。其次,每个人都会有熟悉的业务和一技之长,值得我们尊敬,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另外,每个人因缘不同,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才能。如佛陀称赞十大弟子:须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阿难多闻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婆离持戒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议论第一。最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经验,即使凡夫俗子也有灵光乍现的时候。初到某地之人入乡随俗,肯定要向当地人请教天气、饮食、风土人情等。
世上并不缺乏功德,而是缺乏观察他人功德的眼睛,寻找了就会有。当我们随喜他人功德的时候,就承认他人的长处和智慧。世界之大,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有许多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我们。在我们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假定别人有智慧,应当尊重。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常作如是思维,就能将慢心调伏。
三、忏悔业障
我慢之人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也不向人道歉。即使面对铁一般的事实,也千方百计地狡辩。如《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与凡夫相反,菩萨常作如是思维: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首先,要敢于承认自己是业障凡夫、问题众生。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那随后的反思、改正、训练……一切都是泡影。问题原本不叫问题,对于安于现状的人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来自想要改变的人,问题来自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有差距都要想办法,想办法去改变,人生才有新篇章。
对我们来说,忏悔也是反思。古人说:无事常思己过。没事的时候,经常想一想自己哪里还没做好,还有哪里需要改正。工作上,上次领导交代的事情没有办好,想想下次怎么办得更好;最近和同事关系有点紧张,如何缓解这种局面,自己怎样更包容别人、多关心别人?自己的技能如何再提升一下,要不要参加一些针对性的培训?
反思是成功者的习惯,这点在运动员身上更明显。NBA球星詹姆斯16岁还是高中生时,就把目标瞄准了NBA,当时的他只是小有名气,面对记者他脱口就说出自己的不足:三分球命中率低和防守能力不足。加入骑士队后,迈克布朗教练要求詹姆斯带头提高防守能力,詹姆斯也希望突破自我,冲击总冠军,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在迈克布朗执教的第五个赛季期间,詹姆斯5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多年后,詹姆斯仍感谢布朗教练对他的督促,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防守球员。
承认不足是改变不足的开始,承认业障是忏悔的开始。无始来的生死流转中,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功德和烦恼、业障。承认自己有不足、有烦恼、有业障,并不丢人,本来就是凡夫众生嘛。放下慢心,放下架子,放下脸面,才会真正得到自在,赢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一个人死不认错,则会招致众人的嘲笑和反感。
四、常随佛学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慢之人常常站在老师的高度,居高临下教育别人。相反以学习者的姿态示人,才是智者所为。
善财童子见了文殊菩萨之后,发菩提心求佛道。文殊菩萨教导善财说:若想要成就佛道,一定要参学善知识,参学时勿生疲懈、勿生厌足,随顺善知识的教诲,对善知识的善巧方便勿见过失。善财童子记住后开始参学,便有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
在善财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中,有文殊、普贤、弥勒、观音等菩萨,还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医生、长者、船师、婆罗门、国王、外道、仙人等。参学内容以内明为主,同时涉及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等世间学问。经历如是广泛,参学之后,善财终于成就佛道。
在善财参学胜热婆罗门时,他经历过一个痛苦的选择。善财顶礼胜热婆罗门后合掌说:“圣者啊,我已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了,可还不知怎样行菩萨道?毗目仙人为我介绍说您是圣者,善能诱诲众生,希望您为我演说妙法。”
胜热婆罗门说:“善男子,您现在若能登上这刀山,投身火聚,那么你便能清净一切诸菩萨行。”
这时善财想: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如果我上刀山,投身火海,那么我不就丧失人身了吗?这位婆罗门莫非是个魔王?或是魔王派来障碍我学道的?
正当善财疑虑时,有无量诸天证明胜热婆罗门是真正的善知识,让善财莫起疑虑。于是善财心生欢喜,向婆罗门恭敬顶礼道:“我对您生出不善之心和怀疑心,请您原谅我,容我忏悔过错。”
胜热婆罗门对善财说:“若有诸菩萨,顺善知识教,一切无疑惧,安住心不动。当知如是人必获广大利,坐菩提树下,成于无上觉。”
这时善财立刻登山投身火聚,在他尚未到达火聚时,便得到菩萨善住三昧;才触到火焰,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
常随佛学,越学越知道自己的无知。深入经藏,学习教理,不仅可以降伏我慢,而且还能对治增上慢。
五、恒顺众生
普贤菩萨在恒顺众生的行愿里,解释了为什么要对众生尊重承事,乃至像对如来一样。首先,诸佛菩萨和众生本为一体,众生为树根,诸佛菩萨是花果。其次,诸佛菩萨依靠众生才成就圆满菩提,因而菩提属于众生。最后,令众生欢喜则是令诸佛菩萨欢喜。因此,我们对如来的礼敬、尊重、承事一样适用于众生。
古人说:恭敬不如从命。从命即是随顺,随顺即是恭敬,随顺就是抬高别人,降低自己。我慢之人总想自己说了算,抬高自己,对别人颐指气使、指手画脚,多招来他人的不满和反感。工作中,我们要随顺领导;家庭中,我们要随顺家庭成员;朋友中,我们要随顺朋友。
随顺是令人欢喜的秘诀。随顺他人能打破自我的笼子,发现他人的智慧。随顺也是社会生存的法则。随顺是放下自己,甚至改变自己适应对方,因此选择适应的人,生存的几率更大,生活的质量也会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