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圆寂日——济公信仰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

编辑:两车 日期:2023-07-03 08:57


道济禅师一生神迹叵测,妙应无方,圆寂之后舍利无数,经过明清时代文学的宣传,逐渐形成了影响后世的济公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民间信仰,其一定会按照自身的生存逻辑,产生一定的自主性。详细的梳理济公信仰的形成,有内外两种因素。


从佛教内部因素而言,舍利信仰、宗门认可、神迹史观等因素的存在,无疑为济公信仰的形成提供了增上动力。


第一,舍利信仰:舍利是佛教中的圣物,是修行成就的证明。佛陀灭度后,阇维舍利无数,被后人起塔供养,此是舍利信仰的开端。后期的佛教,历代高僧圆寂后遗留的舍利,皆被起塔供养,受人礼拜与旋绕,可以说舍利信仰一直影响着历代佛教徒。高僧灭后出现的舍利,还被世人简单理解为是直接判断其修证是否有成就的最佳凭证。道济禅师圆寂后,荼毗舍利无数,直接的证明了其修证的成就,故道济禅师受后人崇拜,与自身出现的舍利有直接关系。


第二,宗门认可:道济禅师的疯癫行为,不仅没有遭到宗门的排挤,还得到了后世的一致推崇,如北涧居简禅师曾评价云:“狂而踈,介而洁。著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此中对道济禅师的行为进行评价,说明其疯癫行为符合佛法准则,有古人遗留的雅韵。后世宗门对待道济的态度,基本上受居简的影响,皆认为其是内具菩萨行,外现疯癫相的大成就者。


第三,神迹史观:在佛教律典中,神通行为遭到明令禁止。而在大乘教典中,佛陀宣说未曾有法,皆会显现未曾有的神通,故神通是弘扬佛法的重要助缘。明令禁止与方便助宣,并存于佛教之中。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为了便于弘扬佛法,皆会显现神通助其宣化,故在《高僧传》中有“神异”“感通”等分类。在佛教本位来看道济禅师的神通,神通不仅是其内在修证境界附加功能与间接呈现,还是其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手段,更是客观历史事实的如实描述。


正是由于道济禅师圆寂后舍利无数,疯癫行为得到宗门的一致认可,神通救苦的事迹受到后人崇拜,如此诸多因素的聚集,为日后济公信仰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济公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民间信仰,其不仅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济公信仰形成的外部因素,有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信仰诉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如何日新月异,但人们身体上所经历的老、病、死苦以及心理上经历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苦,皆不会发生变化。人的本性是畏惧苦难,向往完美,对于信仰的诉求是人类追求的一致目标。道济禅师在世时,已将佛教的现世关怀与临终关怀的精神发挥的深入人心。因道济禅师具有济世的悲心,拔苦的神通功能,符合社会大众心理的诉求标的,故每当人们发生困厄时,道济禅师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祈求对象。


第二,地域文化:有影响力的民间宗教,不仅与自身的特质有关,还与诞生地的文化密切相关。天台山是佛道圣地,是佛教天台宗与道教南宗的发源地,修佛、成仙、崇神三者完美结合。天台山又是五百罗汉的应现道场,道济禅师又生于天台。此种独特的宗教氛围,为济公信仰的形成提供了温润的土壤。又唐五代时期,以天台佛教为中心的浙闽区域流行五公信仰,五公信仰中以志公为核心。志公是南北朝时期的高僧,与道济禅师类似,皆举止疯癫、神通叵测、济度群迷。五公信仰的长期流行,为俗人理解、接受与崇拜道济禅师埋下了文化的种子。宋代开始,儒释道三教有合流的趋势。南宋时期,禅文化流行于士大夫阶层,禅文化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主流。禅文化的流行,也为道济禅师的后世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文学作品的传播:坊间对于道济禅师的崇拜,散见于各种小说中。“根据明代田汝成所撰《西湖游览志余》及隆庆三年(1569)刊行的沈孟柈所撰《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可以断定, 至迟到明嘉靖、隆庆年间, 道济已经被尊为‘济公’‘活佛’,塑像、祭祀于寺庙中, 他的故事也成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素材。”(路遥、彭淑庆:《济公信仰形成、演变的几点思考》)在不同朝代的小说中,对于道济禅师形象的描述,反映了济公信仰的形成与发展。考察济公信仰在民间的传播,从明代开始,道济禅师的形象逐渐被文学化与民俗化。到了晚清时代,道济禅师成为民间扶鸾的神仙之一。民国时期,就彻底地将道济禅师作为扶鸾的神仙供奉。


正是由于信仰的诉求、地缘文化的孕育以及文学作品的传播,使道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为济公信仰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合来看,对道济禅师崇拜之所以能够形成庞大的济公信仰,不是一个时代的偶然,而是时代的必然。佛门内部的认可,世俗社会的崇拜,文学作品的传颂,三者聚集到一块,形成了强大的济公信仰。


济公信仰的形成,是在历史阶段中慢慢发展而成。济公信仰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禅文化的推动:道济禅师出身禅门,其疯癫的形象,不拘一格的行为,声东击西的教化方式,将禅自由与超脱的意蕴诠释得淋漓尽致,打破了传统佛教给人的呆板印象,激发了人们参禅修道的信心。


第二,佛教的利乐精神:济公信仰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不带有任何的政治性,以救度苦厄,劝人行善为宗旨,体现了佛教的现世关怀,发扬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萨道精神。


第三,因果道理的启发:济公信仰的内容以道济禅师救苦显异的故事为核心,故事的内容精彩纷呈,阅后使人精神振奋,但故事背后蕴含着甚深的因果道理。将佛教苦、空、无常等思想,融汇于故事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本文节录自《道济禅师修证历程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