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灵隐 | 泉自几时冷起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2-28 08:51

 

戊戌冬雪后清潭旁的冷泉亭

《冷泉亭》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宋 林稹七律
 
  这句诗的大意是:冷亭泉下幽深清澈的泉水,喝下去可以沁入诗人的心脾。年来年去,或冷或暖,只有泉水自己知道。泉水顺灵溪流进了西湖,去承载莺歌燕舞的画舫。回头一看,自己再也不像当初在云林里那样纯净清澈了。

 

 

 
冷泉清潭中的精灵

  灵隐飞来峰下有冷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景色幽深。


 
冷泉渟渟 潺湲洁沏 粹冷柔滑

  宋人潘阆《忆余杭》说:"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

  清代江元文更进一步引伸出"莫道炎威可炙手,云林尚有冷泉亭"。

  亭内原有一匾额,"冷泉"二字为白居易手书,"亭"字为苏轼续写,现已不存。据说苏东坡在杭州时,常携诗友僚属来此游赏,并曾在冷泉亭上"画扇判案"。


 
飞来峰弥勒佛石雕群像

  冷泉亭始建于唐代,为杭州刺史元英所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特别喜欢这个地方,特地撰写了《冷泉亭记》一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山树为幄,岩石为屏,
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会而观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冷泉亭记》句选


 
己亥早春飞来峰下的冷泉亭

  唐代,冷泉上有5座亭子,除冷泉亭外,还建有"虚白"、"候仙"、"观风"、"见山"四个亭子,均为前任郡守所建。按白居易的说法,五亭建成,"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后因山洪爆发,四亭俱毁,冷泉亭也于明万历年间移建冷泉岸北。



  虽然冷泉亭移动位置,失去了往日的情致,但依然是游客必到之地。到了明代,冷泉亭上多了一副对联,写道: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明代进士董其昌题写的对联

  这副对联的题写者就是董其昌(公元1555年- 1636 年)。董其昌,字元宰,号思白,上海松江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又拜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绘画、书法实践和理论,对晚明以后中国的书画艺术影响很大。董其昌题写的这副冷泉亭联,就字面来看言辞平淡,但内藏机锋,很值得人们反复玩味。这就给后来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后人争相作答。



  清朝末年,浙江德清出了一位大学者,他就是俞樾(公元1821- 1907 年)。俞樾是清道光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他是著名的经学和训诂学大师,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治研经学、子学和小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清穆宗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俞樾携夫人游览灵隐,来到冷泉亭中小憩,无意中读到了董其昌留下的这副对联。俞夫人也是个很有文墨的人,她见这副对联出语机俊,就要求丈夫俞樾用对联做一个答语。俞樾很高兴,不假思索脱口答道: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俞夫人听了却不以为然,说:"你的答联还不如改成这样的好。"说着,她作一副对联道: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俞樾夫人题写的答联

  俞樾的答联当然不错,但读来未免空灵不足。而俞夫人的答联参以禅机,以不作答代回答,显得灵秀而富于禅家韵味,的确要更为精妙。两人都为戏得佳联而欣喜十分。

  过了几天,俞樾的小女儿来到家里。俞樾和她谈起此事,并欲试试女儿的才学,要求她做一副对联来回答董其昌的问联,小女儿沉思良久,笑着说出了一副对联: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前面一句容易理解,说泉水自大禹时期就冷起了,极言泉冷之早,而后面一句令俞樾大吃一惊,急问"项"字如何解释。

  小女儿抿嘴一笑, 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项羽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果不是项羽凭其浑身勇力把这座山拔起,它怎么能飞到灵隐寺来呢?"小女儿俏皮而巧妙地联想能力,使俞樾亦感诧异,他正在喝茶,听到这里忍不住大笑,茶水喷出口来,衬袖都淋湿了。


 
灵隐寺天王殿灵鹫飞来匾额

  对董其昌的问联感兴趣的并不仅只俞樾一家。比如清末洋务运动著名代表人物左宗棠(公元1821-1885年),曾出任过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他也游览过灵隐,并被董其昌的问联所吸引,吟玩之余,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这副对联似得禅理,有对尘世的抑揄和对清凉幽僻世界的称领,且禅意与冷泉和飞来峰巧妙结合,写得雅致而天衣无缝。

  清代还有一位湖北督粮道金安清,是浙江嘉善人,很能做诗。他也为此写答联:

泉水淡无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觉。
峰峦青不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

  金安清的答联以佛教教义进行阐释。他认为世物皆空,冷泉之冷,峰之飞来,都是世俗之人自身的感觉罢了。这就把董其昌的问联引领至佛学上去了。


 
冷泉亭左侧的五代塔幢

  当时,还有一位天台的范抡选,他的题联既回答董其昌的提问,又别有寓意:

涤热肠,泉是冷好;
卫净土,峰故飞来。

  在范抡选看来,冷泉之所以冷,是因为它想洗涤世俗之人的功名利禄之心,而飞来峰之所以飞来,是因为它有意来护卫这灵隐道场净地的,把把淙淙冷泉人性化了。这副对联同时还包涵了作者对灵隐佛地的向往。范抡选的名望虽然不大,但这副对联写得颇深意。



  冷泉亭的名人题联还有很多。杭州知府、浙江大学创始人林启题写的是:

菩萨也具热肠,泉水何尝着意冷;
世界分明实地,此峰怎见是飞来。

  清末民初书法家赵铁山题:"山峰且有飞来悔;泉水偏从冷后传。"

  清代诗人郭昆焘题:近壑定胜境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不飞去;优游若昔,享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


 
冷泉亭旁的石雕佛像

  复旦大学教授黄霖题:"常恐峰来更欲去;不愁泉冷无热时。"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魏寅:"不必问泉冷何时,舀一勺煮沸沏茶,便算此行有幸;毋须考峰来甚处,看几眼腾飞架势,可云这次不空。"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的楹联

  现冷泉亭正面的楹联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意为: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该联出自王维《过香积寺》。


从冷泉亭眺望灵隐寺钟楼

  冷泉亭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致。来到冷泉旁,你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这清澈的泉水能洗去一切烦恼与忧愁。





编辑 | 妙莲
图片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