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杭州灵隐寺自东晋咸和元年(326)开山,至今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虽时移世易、屡有兴废,然法幢高树、祖师辈出,更兼殿宇恢宏、云烟万状,洵为佛教最胜觉场,亦是西湖绝佳名胜,善信云集,游人如织。为了方便大家深入了解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沿革、宗风禅韵和景物典故,“灵隐寺”公众号特别开设“灵隐小志”栏目,连载著名爱国高僧巨赞法师的《灵隐小志》一书。
山水景物(一)
杭州一名武林,宋淳佑临安志(施谔撰)卷八云:
“西汉志会稽郡钱塘注,武林山,武林水所出。祥符旧经云,在县西十五里,高九十二丈,周围一十二里。又名灵隐山、隐苑山、仙居山。上有五峰,曰飞来,曰白猿,曰稽留,曰月桂,曰莲华。峰之前,有合涧曰武林泉。武林之阴,北涧之阳即灵隐寺。武林之南,南涧之阳,即天竺寺。”
此外,周草窗的武林旧事卷五所说亦略同。清初灵隐寺志的作者孙治,以为武林山是合赤山埠、进龙浦、古荡、西溪、湖滨等六十里内之山而言,则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武林山自天目山蜿蜒而来,夭矫磅礴,谶记称为“龙飞凤舞到钱塘”。施志又云:
“天目山下武林灵隐山始韶秀,而山于是左右分。北高峰左转抵葛岭,标以保俶塔。右转挟南山,标以雷峰塔。二塔为西湖门户。”
这样说来,武林山虽不甚高大,而实为钱塘的主山。杭州别名武林,看来就是来源于此。

海宁许雪庄咏武林山诗云:“涧合东西流派远,山联南北结根深。蜿蜒奇秀开灵竺,千古真源属武林”,非常得体。又据宋灵隐寺僧契嵩武林山志云:“灵隐山一名武林。秦汉号虎林,以其栖白虎也,晋曰灵隐,用飞来故事也。”这就讲得很清楚了。
飞来峰一名灵鹫峰,是灵隐寺的案山。东晋咸和三年,印度僧慧理至武林,看到飞来峰就说:“此天竺灵鹫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复尔耶?”
当时人们开始不相信他,他又说:“此峰向有黑白二猿,必相随至此。”就在洞口呼唤,果然有黑白二猿跃出,因此大家信以为真,而命名为“飞来峰”。峰高四十余丈,棱层剔透,嵌空玲珑,其色非青非紫,带白带緑。张陶庵云:“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之,只以石丈呼之也。”我们如以地质学的观点看,固不必信“飞来”之说为真,而从游览或文艺上说,“飞来”之说似较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