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景物(三)
此外莲花峰旁有宰相峰,北高峰西有石笋峰、龙门峰、西源峰、双桧峰,今皆不著名。稽留峰西有中印峰、白云峰、乳宝峰、狮子峰、香炉峰、善住峰,则属于天竺山了,此不详。
灵隐之水,北涧发源于西源峰,南合白沙坞支涧,西北合大桐坞支涧,流过吴寺桥,西北合乌石峰水,南会呼猿涧暗水,合于冷泉水源。北合石笋支涧,又北合金沙银沙支涧及韬光支涧,东流过曹家桥,汇于灵隐寺前之冷泉,入石门涧,经回龙桥会南涧水于合涧桥下,曰灵隐浦,亦号钱源,南宋通舟至此。
南涧发源于五云山水出岭,西合上竺两山支涧,又合观音井水,经金佛桥,东合杨梅坞支涧出琮老桥,东合中竺永清坞支涧,北出中竺寺桥,东合下竺神道坞支涧,北过下竺寺桥,东合月桂峰支涧,过慈云北涧,出飞来峰至合涧桥与北涧合。自此经白乐桥、东、西行春桥、金沙滩里五桥,汇于西湖。

灵隐山门,旧有“絶胜觉场”四字,相传为葛洪所书,后又易“绝”字为“最”字,引起不少争论。今照壁书“咫尺西天”四字,尚属得体。因为相传飞来峰从天竺飞来,而灵隐道场的规模,至今还没有衰歇。
自照壁入山门,更前行百余步到回龙桥和龙泓洞。桥洞之名都有龙字,则因钱塘之山自天目龙飞凤舞而来,南支为凤,故有凤凰山,北支为龙,故多用龙名,以应谶记。
龙泓洞前有理公塔,即开山慧理祖师埋骨之所。高二丈余,七层,明万历十八年重建。虞淳熙撰塔铭,嵌于第二层,第三层刻金刚经及“光明净域”“南无宝藏胜佛”等字。第四层以上皆刻佛像,都是明代的作品。塔旁有二石刻,一佛像,一执金刚神,皆属于密教的,造像题名中“至元”二字,尚可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