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感应传1-8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3-06-04

灵隐寺安居共修华严法会

    1、西域(印度)无著菩萨的弟弟天亲论师,年少时就学习内道(佛法),精通五部律(即昙无德、萨婆多、弥沙塞、迦叶遗、摩诃僧祇等五部所传持的五种小乘律)。开始学习的是小乘佛法,造小乘论五百部,无著可怜弟弟天资聪颖却不发大心,深爱小乘非议大乘。于是方便示现生病,让人将天亲叫来以善加诱导,为弟弟广说生病的业因。天亲于是高声读诵无著给的维摩经、法华经、涅槃经、华严经等。无著凝神谛听,又喜又悲。天亲看了几天经后,有了体悟,才生起对大乘的信心,深敬华严一乘是诸佛境界,便舍弃小乘转向大乘。深切后悔自己以前的(轻慢诋毁大乘)罪业,想用利刀割掉舌头来忏悔前罪。此时无著告诫道:"以前你用口来宣扬不了义的小乘,诋毁大乘,如今还应该用口来赞美大乘,自然灭除往昔重罪,割舌有什么用呢?"天亲于是入山,受持华严经,后来造十地论(来诠释华严),当不懂经义时,就来问无著,无著也不明白。无著于是去兜率天(即知足天)请问弥勒菩萨。如此,十地论刚写完,大地震动。十地论大放光明,照数百里,举国都庆祝此异相。广说如无著传记载。


    2、元魏时并州僧人灵辩,童子时便出家,精心佛乘,专修华严。那时没有华严的注疏,每当不懂经义时,无处请问。于是他庄严道场,顶戴华严,日夜不卧行道六年。以致足破血流(也不停止),哀请文殊菩萨加被,发愿通达华严奥义,精诚不断。忽有一夜,感见文殊,并完全领悟到华严法界的要义。即入三昧,回忆当时情景,宛如眼见耳闻一般心领神会,以前不通达的现在都通达。于是在并州西县的兄山中,造华严论一百卷。
    (据《清凉山志》记载:灵辩三年行道,不退初心,一晚在松树下座,忽然心光凝湛,见一异僧摸顶说:"你这么长久勤苦,当以信心入三摩地。"恍然如梦,醒后完全通达了华严,造论百卷解释华严。)


    3、东晋时沙门支法领幼年出家,精进修行,志向远大。悲叹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正法急速衰败。便想去印度寻求一部圣典。当他走到于阗(今新疆和田附近)时,忽然遇到从西而来的三藏一乘法主:佛驮跋陀罗,汉译为觉贤。觉贤是释迦族的甘露饭王的后代。已证得阿那含果,即当第三地菩萨。
    觉贤带来华严梵本三万六千余偈。如果经中有所不通,觉贤便升到兜率天,请问弥勒菩萨。支法领哀请觉贤慈悲去震旦(即中国)流通华严。觉贤便应邀来到京师(长安)。行住坐卧与凡人不同,有时从窗户间穿行,出入无碍。一起住的僧人都很惊讶。以为是魔,众僧便问觉贤说:"法师得到什么过人的法吗?"觉贤说:"我如今已得。"诸位法师(不信,以为他说大妄语,犯根本戒),于是召集京城僧众,作羯磨法摈除他。这时觉贤便收起衣钵升空,现各种神通,坐着像鸟一样向南飞向扬州。众僧惊愕后悔,但已来不及。
    义熙十四年(即公元418年)三月十四日,于建业(今南京)谢司空寺,建造了护净法堂,翻译华严经。正在译经时,堂前忽然出现一个水池,每天早晨都有两个青衣童子从池里出来,在经堂中洒扫研墨给侍,晚上又回池中。相传释云,此经以前一直在龙宫,龙王为了庆祝翻译华严经,便亲自给侍。后来此寺因此而改名为兴严寺。一起翻译的有沙门惠业、惠严、惠观等人为觉贤润色持笔,昊郡的太守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等为施主。到元熙二年(即公元420年)六月十日译完,后来到大宗永初二年(即公元421年)十二月二十日与梵本再次校对。
    佛陀跋陀罗初到关中时,问鸠摩罗什法师:"你所译的是什么经论?"鸠摩罗什答:"法华、维摩等经,中论、十二门等论。"觉贤说:"如你所译,未出人度外,怎么能有这么大名声?"当时关中都称三藏为大论师。
    有一天秦王姚兴请觉贤在东宫讨论法义,座下学士三千多人,佛家有生肇融睿等人,儒家有谢灵运、费长房等人,都没人敢提问。鸠摩罗什于是高声问道:"你以何为正见?"三藏说:"见一切法空。"罗什问:"既空何所见?"答道:"见空可非无见。"罗什说:"空可见吗?"三藏说:"空不可见。"罗什又问:"你是怎么破色空的?"三藏说:"色无自体,众多微尘聚集以成色,拆色到微,所以色空。"罗什说:"你以拆色到微,以令色空,为什么不接着破极微空?"三藏说:"众人都以方分,分到最后极微也空,我却不然。"罗什问:"你怎么认为?"三藏说:"由一微故有众微,由众微故有一微。微无自性,何折之有?"
    鸠摩罗什听后,一时回答不上来,便不再问。这时大家都不懂三藏讲的一乘深义。而辅佐鸠摩罗什的人就说:"三藏没有回答。"于是停止讨论。三藏回到住处后,生肇宝云等人又前来想知道刚才谈的义理,说:"罗什为什么不知道?"三藏说:"此义难懂,我说的又少,罗什自然不能明了。"罗什后来亲自前来问其义理,答终莫之究。(幽贞问。此什公论录于一乘。有道形沙门。欲同窥一乘之论。俱闻三藏之说故。附出此中)


    4、北齐的惠炬法师,从小便厌离俗世,长大后研习华严经,十五六年里,在道场中六时礼拜经行,昼夜诵持华严经无有懈怠。一天梦见一个童子,自称是善财,告诉惠炬说:"法师既然能如此精研华严,想探究佛境的话,明日向南走,我给法师聪明药,让你悟得经义。"惠炬第二天早上将梦境告诉僧众,便香水沐浴,穿着净衣,手拿香炉,归命三宝,祈愿所寻求的能像梦中一样获得。于是和童子向南走,心口专一的念文殊菩萨。走出数里,忽然看到一个水池,方圆半里,围绕着岸边有很多杂花,花里有菖蒲,童子示意此菖蒲便是聪明药。于是跟着童子入水采取。忽然得到一根大如车轴,回到寺里合成丸药,才服了像枣那么大,便感觉轻安神爽,日记万言。因此精解华严,造华严经疏十多卷,讲经五十遍。
    5、大唐永微年间(公元650年-公元656年)有位玄智居士,是华严藏公(华严三祖法藏)的同学,年少时便参道,不论儒家五经还是内道三藏都通达,专修华严,住在方州山中,六十多年诵经不辍。开始时吃松叶,过了十年,感得地上涌出清泉,供给充足,山林里也生出上好水果,棵棵树上都硕果累累,远近都能采到。下大雪时,因为道路不通,存粮吃完时,便有山神送药来,药形如醍醐,比乳还甘甜,吃上一勺七天不饿,还可以增加心力,身轻目明。如果在晚上礼拜读诵,自然会出现灯,白天诵经,则众鸟都围过来听,山神眷属也现身围绕,异香时来,奇果常到。有时在晚上诵经,口放光明,照亮附近四十多里,都成金色。远近的人都很惊异。有人沿着光明一直寻到山上,才见到是居士诵经时口中的光明。居士九十二岁时,无疾而终。在荼毗时,牙齿变为舍利,获数百粒舍利,都放光明,数天不熄。于是僧俗收集舍利,立塔供养。


    6、在永徽年间(公元650-656年间)禅定寺有两个僧人,一名叫道祥,一名叫惠悟,都隐居在太白山中。道祥持诵涅槃经,惠悟持诵华严经。每天吃些松子野菜,六时礼忏昼夜诵持,这样有了几年。忽然一天看到一位居士,须发皆白,衣服素雅,仪容严美,前来做礼说:"今天我家里设斋,想请一位僧人应供。"僧人说:"这里只有我们两位,可以一起去吗?"居士说:"弟子家里贫困,打算只请一位僧人。"僧人便问:"想请哪位?"居士说:"请华严法师。"惠悟于是赴请。
    随着居士走了一百多步,居士忽然飞到空中问惠悟:"法师为什么不升空?"惠悟答道:"贫僧没有翅膀,不能升空。"居士问惠悟说:"法师还没有得到神通吗?"惠悟答道:"确实没有得到。"居士从空中飞下来,将惠悟放在他的衣襟中,让他闭眼,惠悟只听耳边飕飕风声,过了大概半顿饭的时间,被居士放下来,请其睁眼。惠悟不知到了哪里,四处看了看都是大山,屋宇都是从地底涌出。居士请惠悟入室,礼佛才完,便看到五百位异僧,执着锡杖钵盂,飞空而来。惠悟敬佩五百异僧,不敢坐在上座,便要坐在下首。这时居士对他说:"法师受持华严,是佛境界,怎么能在小圣下坐呢?"然后领着惠悟法师,坐在五百圣众的上首。
    饭后洗漱完毕,诸圣众腾空而去,居士便派人拿着一床的宝物,供养给惠悟,请求惠悟咒愿祝福。惠悟说:"贫僧自己来不了,是居士带我来的,自己回不去,还请相送,诵经报答居士恩德。"居士说:"本来只想斋请法师一人,虽然来了五百罗汉,也都是临时相请,法师请先咒愿,然后我就遣人送法师回住处。"惠悟咒愿后,前面来了三五个童子,都六七岁。居士把他们都叫过来,然后单呼一名童子过来,居士说:"你以后专门服侍这位法师。"童子便向惠悟说:"法师请开口。"惠悟便开口,童子看了后说:"法师病不少。"说完向自己身上摸出一些药,大小如麻子,分为三丸,让惠悟吃下,又请惠悟张口,童子忽然飞入法师口中。惠悟当时便能腾空,回到自己住处后,住在空中对道祥说:"今日蒙神仙居士请斋,才获得神通。现在暂时想去蓬莱、金阙、紫微等宫,持诵华严。"说完就和道祥告辞,拿着自己三衣瓶钵和华严经,升空而去。


    7、显庆年间(公元656-661年间)九陇山(今四川境内)有一名尼师,志心精研佛乘华严秘藏。入山受持二十多年,礼拜读诵没有间断,依教修行,性定心寂,于是证得慧眼,得因陀罗网境界,十方世界微尘刹海九会道场,了了明见,犹如镜中影像。


    8、总章元年(即公元668年)西域有位精通三藏的梵僧,来到京城,唐高宗以师礼相待,僧俗都对他归依敬仰。华严藏公(即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当时还是小孩,藏公顶礼三藏法师,请受菩萨戒。这时旁边的人对三藏法师说:"这个童子可以诵华严大经,还能解释意义。"
    三藏法师惊叹道:"华严一乘是诸佛秘藏,连遇到都很困难,何况能通解其义。如果有人能诵得华严净行品这一品,这个人已经具足菩萨净戒,不用再受菩萨戒。西域传记中说:如果有人读诵华严经,洗手的水,沾到的蚊子命终即生忉利天,何况有人能亲自受持读诵!可见这个孩子此后必广大饶益众生,能施众生无生甘露法雨。" (杨坤雳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