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母出家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4-03-20 08:44

托钵行脚

  自成和尚是明朝人,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方始出家。

  在出家之前,自成和尚叫刘宝藏,他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工作又十分辛苦的铁匠铺里的伙计。冬天,朔风呼呼,他要起早贪黑,来到铺子里,挥锤不止;夏天,烈日炎炎,热浪逼人,他也别无选择,必须坐在炉子前一会儿生火、一会儿又拉风箱……生活是艰辛的。

  宝藏的父亲早就抛下他和母亲,撒手西去了。而他又是一个侍奉母亲纯孝的孝子,孝行远近闻名。为了让年迈的母亲不致于忍饥挨冻,他必须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尽管铁匠铺子里的活计十分艰苦,他却仍然十分卖力气地干着。

  可是,在铁匠铺里拚命干活的这些岁月里,刘宝藏却在敲钳打剪的时候,开始闻听到一些佛家的故事和零碎的经义。这些富有情趣的故事和深奥经义一下子便打动了他的心,使他念念不忘,几至于废寝忘食。渐渐地,他听人们传说得多了,又自己找了些佛教经籍来半懂不懂读,竟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这样,他渐渐地产生了出家修行、投身佛门的想法。

  可是,母亲怎么办呢?自己一旦出家,母亲肯定就会因为衣食无着而流浪街头。而这。又绝对是作为一个孝子的刘宝藏所不忍心的事情。刘宝藏很困惑,久久地找不之到一条合适的选择能够解决这一矛盾。

  最后,附刘宝藏终于下定决心,便明告老母亲自己出家的志愿。他母亲也十分了解儿子,并不加以拦阻,就点头同意了。

  这样,刘宝藏便辞掉了铁匠铺里的活计,准备好一副比较舒适的担子,一边装着被褥、衣物、饭碗等什物,一边请老母亲端坐其中,便肩挑着这副担子上路投奔佛门去了!

  不久,历下(在今山东济南)钟楼寺潭大法师见他求佛诚笃,而且又事母纯孝,感慨之余,就给他削发剃度了,法名自成。

  在这里,自成和尚呆了没多久,便身穿僧衣,手持钵孟,肩挑老母,远游四方去了。沿途上,他总是托钵化缘,然后,却先将化来的斋饭供奉给老母亲食用。等到老母亲吃完了,他才接着吃一点儿;有时,化到的斋饭本来就不多,等母亲吃得八成饱,已然钵中空空,些许皆无,自成和尚就在路边清溪之中,舀一钵清水,喝几口了事,权当充饥。

  后来,自成和尚担负着他的母亲来到燕都(今北京)西山一带,往返于林莽与峪地间,时间长达三、四年。在这里,一开始,人们对他的行为莫不感到好奇和惊讶,久而久之,渐渐闻听了他事母纯孝的故事,无不对他钦敬有加,看到他前来化缘,也总是多多的、足足地给他满钵饭食。但是,自成和尚却精勤苦行,日益澹然,一钵之外,别无长物。

  就这样,自成和尚的母亲终于得尽天年,无疾而卒。这时,身为佛僧的自成和尚又将母亲按照佛门的茶毗法埋葬;附近僧众,特地在他母亲的墓前,刻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以表彰他的孝仪。从此,凡是过往之人,一经颂读,无不钦叹不已。以致当地民众,很长时期里仍然赞不绝口。

  自成和尚担母事佛,入佛仍不忘孝亲。谁说佛法是消极避世的?这真让世间为逃避责任而学佛的人汗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