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演盂兰,舍卫之芳猷未散;功超天壤,目连之孝行常称。目犍连尊者证得六种神通后,以天眼通见到母亲因造恶业而堕落饿鬼道中,倍受煎熬。遂以神通送去白饭为母充饥,其母却因罪障深重不能食用。尊者驰往白佛,世尊为说救济之法,让他于七月十五日众僧安居圆满、举行自恣之日,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能令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离饿鬼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盂兰盆者,此翻解倒悬器,以幽冥之苦,不啻倒悬,今以净器备陈佳供,仰赖三宝不可思议威德福力,能令多生父母永脱剧苦,长享安乐。癸卯年农历七月十五(2023年8月30日),乃僧团九旬结夏安居圆满之僧自恣日、佛欢喜日,也是营斋供
发布时间:2023-08-23
2023年8月12日-13日,由中国围棋协会、中国嵩山少林寺主办的“首届中国禅棋大会暨第四届少林黑白决围棋公开赛”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举办,杭州佛教围棋文化交流中心法师前往参加活动。活动期间,杭州佛教围棋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觉亮法师和执行教练毛昱衡向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赠送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手书“一天星象”墨宝,以表达灵隐寺两序大众对禅棋大会成功举办的祝贺。据悉,首届中国禅棋大会于8月12日在少林寺拉开帷幕,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名誉主席王汝南、聂卫平;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少林棋院院长释延勇;日本著名棋手武宫正树,书法家柳田泰山;中国红学会会长孙伟科,著名诗人熊东遨等400多位各界人士出席开
发布时间:2023-08-16
8月13日,第二十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佛学院圆满闭幕。 本次会议设有佛教管理和佛教梵呗两个研究主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浙江音乐学院、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杭州佛学院、山东湛山佛学院等佛学院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及法师汇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研讨会特别设置了佛教梵呗展演,来自北京京都北韵禅乐社、温州心安禅寺梵呗团、陕西西安都城隍廟鼓乐社的梵呗演唱者,用悠扬的歌声和婉转的旋律,将佛法智慧与音乐艺术相结合,演出了《净水赞》《卫对子》《法性湛然(水陆内坛)》《以此振铃(大板焰口)》《观音赞》《天发芽》等丰富多样的梵呗歌曲,为观
发布时间:2023-08-15
8月12日,杭州灵隐寺2023丛林生活体验活动落下帷幕。在过去的这一周里,几十名学员远离市区,来到群山环绕的寺院道场,学习入寺礼仪,体验丛林生活,在庄严讲堂内听经闻法,在茂林修竹间缓步经行,在晨曦微露时止语静坐,在夜幕来临时点灯分享…… 丰富多元的生活形式,充实清净的丛林体验,让学员们放慢生活的脚步,沉浸在当下的活动之中,燃香、供灯、静坐、抄经,每一个动作都是静息心灵的练习,每一次当下都是禅意生起的时刻。禅修早晚课过堂静行抄经串佛珠听经点灯分享
发布时间:2023-08-14
8月12日,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杭州佛学院、杭州灵隐寺承办的第二十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佛学院开幕。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邵中,浙江省民宗委宗教三处调研员魏微,杭州市民宗局宗教处处长舒修明,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省佛协副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月真法师,市佛协副会长智圆法师,市佛协秘书长胡胜军,杭州市宗教研究会秘书长刘洪燕,市佛协常务副秘书长邓安松,浙江音乐学院杨九华教授、杜如松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王仲尧教授,杭州佛学院副院长慧仁法师、戒法法师、钟娟华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寺院、佛学院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北京、西安、温
发布时间:2023-08-13
8月8日上午,由杭州市民宗局、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办,中天竺法净寺承办的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消防数字化管理现场会暨消防技能比武活动在中天竺法净寺举行。市民宗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周晓明,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王宇出席活动,市级宗教团体、市属佛教场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以及各宗教团体参赛队员参加活动。▲实地参观法净寺消防自主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法净寺消防自主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观看了消防数字化自主管理平台演示。在随后的消防技能比武中,市级五大宗教团体同台竞技“消防综合出水操”,比赛内容包括原地着装、20米提灭火器灭火操、45米出2支水枪操等项目。最终,市佛协代表
发布时间:2023-08-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发扬佛教慈悲济世优良传统,发挥佛教界在社会公益、抗洪救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日,杭州市佛教协会暨杭州灵隐寺通过中国佛教协会向近期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捐款5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3-08-09
咫尺清凉意艺术院第五届书画扇面展“炎蒸谁解换清凉,扇扇摇摇上竹窗”。炎炎夏日,咫尺清凉意——杭州佛学院艺术院第五届书画扇面展如期而至。扇子为日常消暑引风的工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不断发展,扇子的形制与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其设计也开始融入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元素,成为一种除实用功能外的带有民族审美性的文化符号。 作者:清惟折扇,生而文雅,收放有度,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团扇,形似明月,智慧圆满,花前扶摇心平乐,清凉宛若水中月。扇子在古代有“摇风”“凉友”等别称,自始画家和文人在扇子上绘画书写之时,扇子开始从单一的实用性而走向功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从而变为文人雅士手中的一柄
发布时间: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