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漳州罗汉和尚悟道因缘 漳州(今福建漳州)罗汉和尚,关南道常禅师之法嗣,与关南道吾禅师是同门师兄,生平不详。 初参关南(道常)禅师,罗汉和尚便问:“如何是大道之源?” 关南禅师没有吭声,却打了罗汉和尚一拳。 罗汉和尚当下省悟,原来大道之源就在自己当下一念心性中!于是作歌曰: “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 心里疑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氈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氈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疑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
发布时间:2013-05-24
244.径山智策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径山涂毒智策禅师,云岩天游典牛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天台人。涂毒禅师幼年时依护国寺僧楚光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十九岁投国清寺,礼谒寂室慧光禅师(慧林怀深禅师之法嗣),洒然有所省悟。 后又前往明州(今浙江宁波)万寿寺参礼大圆和尚(即潭州大沩大圆智禅师)。 大圆和尚问:“甚处来?” 涂毒禅师道:“天台来。” 大圆和尚又问:“见智者大师么?” 涂毒禅师道:“即今亦不少。” 大圆和尚进一步追问道:“因甚在汝脚跟下?” 涂毒和尚道:“当面蹉过。” 大圆和尚道:“上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 在大圆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涂毒禅师准备辞别大圆和尚,去其他的地方参学。
发布时间:2013-05-24
51.金华俱胝和尚悟道因缘 婺(wu)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金华山俱胝(zhi)和尚,杭州天龙和尚之法嗣。刚开始住庵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尼师父,名叫实际,前来参礼。她戴着斗笠,手执锡杖,围着俱胝和尚绕了三匝,说道:“道得即下笠子。”如是问了三遍,俱胝和尚均无言以对。于是,尼师拔腿便走。 俱胝和尚道:“日势稍晚,何不且住?” 尼师道:“道得即住。” 俱胝和尚又无言以对。 尼师走后,俱胝和尚慨叹道:“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 当天晚止,山神告诉他说:“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 过了十多天,果然,杭州天龙和尚来了。俱砥和尚连忙顶礼迎请,并把实际比丘尼
发布时间:2013-05-24
404.古先印原禅师悟道因缘 日本建长古先印原禅师,天目中峰明本禅师之法嗣,俗姓藤,日本相州人。藤氏是当时日本的大贵族。印原禅师幼时即有出世志,迥异常儿,喜欢刻木为佛像,持以印空。众人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惊诧。印原禅师十三岁的时候,父母突然令他出家。受戒后,印原禅师一度游方参学,遍历禅席,却无所入。他慨然叹道:“中夏乃佛法渊薮,盍(何不)往求之乎?”于是,他便涉鲸波之险,奋然来到中国,参访禅德。 印原禅师首先来到天台之华顶,礼谒无见先睹禅师。无见禅师告诉他说:“汝缘不在此,中峰本公,现在说法杭之天目山,炉鞴正赤。此真汝导师,宜急行!” 印原禅师于是当即前往杭州天目,投中峰明本禅师座下。 明本禅师
发布时间:2013-05-24
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县)白云守端禅师,杨歧方会禅师之法嗣,俗姓葛,衡阳人。守端禅师幼时即事翰墨,长大后依茶陵郁禅出家。后往杨歧方会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杨歧和忽然问守端禅师:“受业师为谁?” 守端禅师道:“茶陵郁和尚。” 杨歧和尚道:“吾闻伊过桥遭攧(dian,跌、摔)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 守端禅师于是诵茶陵郁山主悟道偈云: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和尚一听,便笑,然后站起身来就走。 守端禅师对杨歧和尚这神秘的一笑感到非常惊愕和迷惑,通宵没有入睡。 第二天黎明,守端禅师便直趋丈室,咨问此事。 当时正值岁暮,当地民
发布时间:2013-05-24
52.青原行思禅师悟道因缘 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俗姓刘。行思禅师自幼出家,渊默(深沉不言)乐道,同修们每次群居论道,行思禅师皆默然自照。后闻曹溪法盛,遂前往参礼。 初礼六祖,行思禅师便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六祖道:“汝曾作甚么来?” 行思禅师道:“圣谛亦不为。” 六祖道:“落何阶级?” 行思禅师道:“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阶级就是建立在分别知见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高低不同的阶位。从分别知见的角度来看,圣谛要比俗谛(或世谛)的位次要高;但是,从空性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高低、优劣的分别全是妄想,非究竟真实。只有证得了般若空性,泯灭了有无、凡
发布时间:2013-05-24
405.呆庵普庄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径山呆庵敬中普庄禅师,天童了堂一禅师之法嗣,俗姓袁,台州仙居人。普庄禅师出家后,一度游方参学,后投天宁了堂一禅师座下。 初礼天宁,了堂禅师便问:“何来?” 普庄禅师道:“天童。” 了堂禅师道:“冒雨冲寒,著甚死急?” 普庄禅师道:“正为生死事急。” 了堂禅师道:“如何是生死事?” 普庄禅师便提起坐具,作出摇撼的样子。 了堂禅师道:“敢来者(这)里捋虎须!参堂去!” 普庄禅师于是谨遵师命,奋志用功。 一日,普庄禅师入室参礼了堂禅师。 了堂禅师于是举赵州庭前柏树子之公案,诘问普庄禅师。 普庄禅师正拟开口答话,了堂禅师却劈口便掌。 就在这出奇不意的掌击之下,普庄禅师
发布时间:2013-05-24
246.比部孙居士悟道因缘 比部(官名)孙居士,杨歧方会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 一日,杨歧方会禅师来访,正好赶上他在处理公事。 孙居士问:“某为王事(国事、政务)所牵(牵绊),何由免离(解脱)?” 杨歧禅师指着案头,问道:“委悉(洞彻、看破)得么?” 孙居士道:“望师点破。” 杨歧禅师道:“此是比部弘愿深广,利济群生。” 孙居士很惊诧,便问:“未审如何?” 杨歧禅师于是以偈示曰: “应现宰官身,广弘悲愿深。 为人重指处,棒下血淋淋。” 孙居士一听,言下有省。 初学佛的人,或学还不到位的人,一般都很容易将佛法与世法对立起来。孙居士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杨歧禅师的开示非常透辟和圆融。若真发心利他,悲深
发布时间: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