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的称赞、天人散落的花朵,惊动了在空三昧中的须菩提,他出定后,向天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对我雨花赞叹?”为首的天人再合掌回答道:“我是天帝释,我们都是天人。”“为什么要对我如此殷勤赞叹?”“我们敬重尊者入在空三昧中善说般若波罗蜜多!”“我对般若未尝说一字,你们为何要赞叹呢!”“尊者无说,我们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须菩提一听,会心一笑,回赞天人说道:“般若会上,佛陀宣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门,哪知你们在护持道场的时候,已信受领解,谢谢你们美丽芬芳的天花,愿此天花,其香遍满人间和天上!”须菩提说后,天人又再作礼,徐徐的隐没在云端里。天人的雨花赞叹,除了佛陀,唯有须菩提尊者,才
发布时间:2024-07-0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八十五尊至第五百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玖拾陆尊拔度罗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拔度罗尊者铜像诗 偈麒麟昂首向西方,西路迢遥复漫长。披荆斩棘朝前走,千山万水不思量。 偈 解人生道路漫长而艰险,要像传说中的麒麟一样,不惧困难,昂首向前,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此偈教导我们,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想要获得一定的成就,则必须意志坚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尊者法相尊者法
发布时间:2024-06-30
须菩提是离欲阿罗汉,与世无争,对世间没有什么希求。他有时候住在僧团中和大众共修共学,聆听佛陀宣说的真理;有时候,他在林中习定,修学更高的禅法。负有盛名的耆阇崛山,山峰秀丽,茂林修竹,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就是佛陀的圣驾,常常在这里也可见到。须菩提欢喜山居的生活,所以,灵鹫山上不时的可以见到尊者。在晴天的时候,山旁、树下,都有他的足迹,有时坐禅思惟,有时经行观想;在雨季到来的当儿,岩下、窟中,都是他的安身之处。深山丛林,在须菩提看来是最好修行深造的道场,白天,看看出没的飞鸟和猿猴;夜晚,陪伴他的有星月和虫鸣。大自然的风光无限好,须菩提常是这样想,人是赤裸裸的生下来,应该要再赤裸裸的回到大自然的怀
发布时间:2024-06-2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八十五尊至第五百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玖拾伍尊六根尽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六根尽尊者铜像诗 偈生如梦幻梦如生,亦梦亦生如神仙。此境如何能长达,勤修苦炼莫计年。 偈 解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亦梦亦生的境界中生活。欲使此种状态长久保持,则需勤修苦练,不能停息。此偈教导我们,幻师以种种技法变现象、马、人物等,使人如实见闻,然此幻相幻事皆空而非实,以之比喻一切诸法皆
发布时间:2024-06-27
须菩提对众生忍让的美德,确实高人一等,他常说:“假若有众生嫌我站立不好的话,我就终日端坐不起;如果厌恶我坐着不好的时候,我就终日立不移处。我于一切法中绝不起一烦恼,绝不恼一众生。”须菩提,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一个人,都无恼无诤,这就是由于他通达空性的缘故。佛陀知道须菩提有这样的修行后,很是欢喜高兴,有一次曾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道:“须菩提!在我的弟子中,修行能到你这种程度,算是很难的了。你已证得无诤三昧,这是人中最为第一,我为你恭喜,你已经是第一的离欲阿罗汉!”须菩提听到佛陀的称赞,心中非常欢喜又感激,但又像是不敢当似的。他合十顶礼说道:“佛陀!您对我们布施慈悲爱语,给我们鼓励,我是
发布时间:2024-06-26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八十五尊至第五百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玖拾肆尊慧广增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慧广增尊者铜像诗 偈天机缜密莫轻窥,勤修自可得机宜。仙堂路远终须到,莫争到早或到迟。 偈 解天道酬勤,成功并非唾手可得。际遇永远属于作风严谨、勤奋好学之人,而非偷奸耍滑、巧取豪夺者。所谓功到自然成,去争早迟并没有意义。此偈教导我们,如果总是羡慕他人的成就,空想自我的辉煌,其结果必然是一
发布时间:2024-06-24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鬼等众生宣说微妙法义。当时,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儿,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希望能于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应允后,为其剃度,并且教他于树下禅修静坐,思惟佛法义理。比丘领受佛陀的教诲后,遂前往离精舍有百里之远的深山中精进用功。就这样,比丘独坐树下修道三年,因不见任何成就,不禁起了怀疑与退悔:“我舍弃了家宅、妻儿,不就是想要成道吗?但三年了,看来是毫无所成,再这样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我倒不如回家和妻儿团圆,再享天伦之乐。”想毕,便准备下山回家。此时,佛陀以神通力观察,得知此人应可得道,只因一时愚昧而想放弃解脱之路。于是,佛陀化成一位寻常沙门
发布时间:2024-06-23
须菩提的生活和心境,恬淡自在,时时都在空三昧解脱者的境界里。在世上做人,即使是一位圣者,毁谤讥嘲仍然会加诸于他,不管是怎样的白璧无染,远离名闻利养,为众生做了很多事情,但世上的凡夫俗子,总爱造谣生事,说别人怎么不好。须菩提修道、弘化,日日忙着普利群生的工作,但冷酷的人情,讥讽的言语,仍然不放过他。不过尊者对这些都看如平淡的风云,从来不因此而动心生气。有一天,须菩提在弘化说法的途中,忽然听到有人批评他的言论,他们说:“须菩提有什么了不起,他大概没什么修行,你看他在比丘中痴痴呆呆的,一点活动都没有。”有些比丘们听了很为须菩提不平,都问他为什么不和那些人辩白?须菩提心平气和的回答道:“诸比丘!谢谢你
发布时间: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