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二节 依教修心禅 三、念佛禅此说念佛禅,为后来专门持名之念佛法门所从出。但其不同的,当时修念佛禅的人大都是注重禅定而念佛,所以他们的念佛也就成了修习禅定的法门了。本来五门禅内已经有了念佛三昧,然此念佛禅乃是进一步专重念佛的行法。此念佛禅之开始,并不在五门之后;依中国佛教的历史看,在后汉末与安世高同时有支娄迦谶者,翻译般舟三昧经,以不坐不卧之长行而念佛,故又名长行念佛三昧。支娄迦谶译的首楞严三昧经,也是念佛三昧所摄。关于阿弥陀佛之经典,有现在我们常念的阿弥陀经,为罗什译,但此前已有译过;又有观弥勒上生经,这两种经都是主张念佛生净土的。道安以前已有僧显禅师在禅定中亲见弥陀
发布时间:2023-07-03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的日子,瞿昙他来干什么呢?”佛陀以天耳远远听到后,便对阿难说:“你去婆罗门那里,对他们说:‘三界大师,吉祥中最,汝不欲见,吉事岂成?’”阿难将佛的话转告婆罗门,又说:“因儒童今天决定要随佛出家,看你们谁有办法障碍此事。”那些婆罗门听了,拍掌大笑说:“瞿昙这人真奇怪,今天人家要结婚,怎么可能跟你出家呢?”其中一位婆罗门说:“瞿昙的预言很灵,这是有可能的。”这些婆罗门说:“我们婆罗门这么多,大家围绕因儒童三圈
发布时间:2023-07-0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九十九尊至第四百一十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壹拾贰尊自在主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自在主尊者铜像诗 偈有才有运富贵多,无才无运受煎磨。无才有运平平过,有才无运徒奈何。偈 解有才干并有时运者,富贵相随;无才干又无时运者,则命途不顺;无才干而有时运者,可平平常常度过此生;有才干而无时运者则只有长叹短吁,无可奈何。此偈教导我们,人生命运有种种的不同的情形,这些都是各
发布时间:2023-06-29
虚云老和尚住持昆明华亭山云栖寺时,当地有位喜好养鹅的张拙仙居士,将以雌雄二鹅送至云栖寺放生,并请寺里的师父为两只鹅说归依,当时双鹅均俯首静听。等到说戒完毕,双鹅又都抬起了头,好像很欢喜的样子。云栖寺里有许多放生的鸡,以前多数被鼪鼯窃食。等到寺里有了鹅,晚上受惊大叫,老鼠窃食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少。寺门外放生池建成后,我见双鹅每日在清水里嬉戏,日暮时分守护山门。不仅如此,双鹅还经常随寺里的师父们上殿做早晚课。师父们念诵时,两只鹅就卓立在殿门口,静静地听着,或是伸长脖子观礼佛像,目不暂瞬;师父们念佛时,双鹅就振翅高鸣,好像在表达欢喜之意;师父们绕佛时,两只鹅也跟着一起绕佛。因此大家对这两只鹅都很喜欢,
发布时间:2023-06-2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九十九尊至第四百一十六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壹拾壹尊大威光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大威光尊者铜像诗 偈狐狸常夸最机智,但见猎人卖狐皮。人算难以比天算,安分守己最相宜。偈 解狐狸常常被人夸赞机智聪明,但其皮毛常常被猎人出售。纵然机关算尽,也难与自然规律、时代潮流相抗衡,所以安守本分才最为恰当。此偈教导我们,做人当诚实处世,诚心待人,安分守已,认真做事。尊者法相尊
发布时间:2023-06-26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二节 依教修心禅 二、五门禅佛陀密译五门禅法要略,近于五停心。五停心乃对治多贪的不净观,多瞋的慈悲观,多痴的因缘观,散乱的数息观,多慢的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分析无我观。然此第五门,在当时已改为大乘的念佛观。禅法要略于五门均有讲到,但对念佛一门特详,观顶上或脐间出一佛二佛乃至五方五佛。此观佛三昧,已为后求密法之基础。另外与此五门禅法相近的,有僧护著的坐禅三昧经,为罗什译,罗什又自集有禅法要略;觉贤三藏亦译达摩多罗禅经(觉贤与罗什同时)。还有一位译弥勒上生经的居士安阳侯沮渠京声,又译有佛大先的禅秘要治病法。此类佛典大致相近,所以归纳在一起;但亦有小异,以五门重在念佛禅,而
发布时间:2023-06-26
魏朝并洲僧灵辨,童子出家,精心佛乘,专以花严为业。时未有疏论,每思玄旨,请教无所。于是严饰道场,顶戴华严,昼夜行道,六年有余,步步流血,哀请文殊加被,誓通奥典,克诚无替。忽于一夜,感见童真,及明朗悟华严法界七处九会,即入微定,咬若当时。犹历目睹耳听心领。昔所未了,今无不通。遂于彼洲西县兄山中,造华严论一百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白话译文元魏时并州僧人灵辩,童子时便出家,精心佛乘,专修华严。那时没有华严的注疏,每当不懂经义时,无处请问。于是他庄严道场,顶戴华严,日夜不卧行道六年。以致足破血流(也不停止),哀请文殊菩萨加被,发愿通达华严奥义,精诚不断。忽有一夜,感见文殊,并完全领悟到华严法
发布时间:2023-06-26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二节 依教修心禅 修心即修定,亦可名修禅修观,增上心学即增上定学故。依教二字,即显非后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因禅宗与教是相对立的。禅宗以前的禅,是依教修观的禅。依教就是依教理,如天台教观,即可说为依教修禅,即依教解理摄心修定之谓。禅宗与教对立,密宗亦与显教对立,在密宗未曾独立以前,有所谓杂密。因为很早就译来有孔雀明王经等,并附各大乘经末诸咒等,都未与显教对立,而谨依附经而行,故名杂密——西藏分密为四:事密,行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其事密亦名作密,即中国所谓杂密,就是念什么咒有什么作法作用之意——禅宗前依教修心之禅,以禅宗立场看,等于密宗之杂密。故依教修心之禅
发布时间: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