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一章施饭转胜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偈颂大意 佛陀说:"以饭食供养一百个世俗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以饭食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持守五戒的人;以饭食供养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个须陀洹者;以饭食供养一百万个须陀洹者,不如供养一个斯陀含者;以饭食供养一千万个斯陀含,不如供
发布时间:2019-04-09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偈颂大意 佛陀这样说过:众生的善行表现在十个方面,恶行也表现在十个方面。哪十个方面呢?所谓的身三、口四和意三。身三就是指杀害生命、偷盗财物和放纵淫欲;口四就是指搬弄是非、脏话骂人、说假话和花言巧语;意三就是指嫉妒、忿恨和愚痴。这十个方面的表现,不符合圣人的解脱之道,所以叫做十种恶行。倘若不做这十种恶行,就叫做十种善行了。&nbs
发布时间:2019-04-09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偈颂大意 佛陀这样说过:众生的善行表现在十个方面,恶行也表现在十个方面。哪十个方面呢?所谓的身三、口四和意三。身三就是指杀害生命、偷盗财物和放纵淫欲;口四就是指搬弄是非、脏话骂人、说假话和花言巧语;意三就是指嫉妒、忿恨和愚痴。这十个方面的表现,不符合圣人的解脱之道,所以叫做十种恶行。倘若不做这十种恶行,就叫做十种善行了。偈颂简释
发布时间:2019-04-09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偈颂大意 佛陀这样说过:众生的善行表现在十个方面,恶行也表现在十个方面。哪十个方面呢?所谓的身三、口四和意三。身三就是指杀害生命、偷盗财物和放纵淫欲;口四就是指搬弄是非、脏话骂人、说假话和花言巧语;意三就是指嫉妒、忿恨和愚痴。这十个方面的表现,不符合圣人的解脱之道,所以叫做十种恶行。倘若不做这十种恶行,就叫做十种善行了。&nbs
发布时间:2019-04-09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四章 善恶并明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偈颂大意 佛陀这样说过:众生的善行表现在十个方面,恶行也表现在十个方面。哪十个方面呢?所谓的身三、口四和意三。身三就是指杀害生命、偷盗财物和放纵淫欲;口四就是指搬弄是非、脏话骂人、说假话和花言巧语;意三就是指嫉妒、忿恨和愚痴。这十个方面的表现,不符合圣人的解脱之道,所以叫做十种恶行。倘若不做这十种恶行,就叫做十种善行了。偈颂简释"身三者:
发布时间:2019-04-04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四章 善恶并明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偈颂大意 佛陀这样说过:众生的善行表现在十个方面,恶行也表现在十个方面。哪十个方面呢?所谓的身三、口四和意三。身三就是指杀害生命、偷盗财物和放纵淫欲;口四就是指搬弄是非、脏话骂人、说假话和花言巧语;意三就是指嫉妒、忿恨和愚痴。这十个方面的表现,不符合圣人的解脱之道,所以叫做十种恶行。倘若不做这十种恶行,就叫做十种善行了。 偈颂简
发布时间:2019-04-04
绍云老和尚 参话头这一法的起源可追溯至六祖时代。在《六祖坛经》中记载:惠能大师密接五祖弘忍大师衣钵后,便向南潜逃,被数百人所追逐,命如悬丝。至大瘐岭,被一位名叫惠明的僧人所追及,惠能将衣钵放在石上,说:"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跟着便藏身于草莽之中。 惠明唤:"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大师便出来盘坐于石上。惠明作理说:"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大师说:"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
发布时间:2019-04-04
当时沩山祖师有一位师弟叫香严禅师,他本来跟沩山祖师一样,都是在百丈禅师门下的。香严禅师文化很好,辩才很高,当时他还没有开悟,他只是文学辩才了得。他在百丈会下呢,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聪明伶俐。百丈禅师晚年,知道自己快要圆寂,他就对香严禅师说:"我圆寂之后,你就到你大师兄那里,依止他去。"两年后,百丈禅师圆寂了,香严禅师就遵师命,到沩山依止灵佑禅师了。 当时沩山门下有一位杰出的弟子,名叫仰山慧寂禅师,师徒俩加起来就成立了沩仰宗。 那位仰山禅师已是彻悟了的人,他听说香严禅师来到,就跟沩山禅师说:"这个人啊,辩才大得很,他在先师公门下问一答十,问
发布时间:2019-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