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教授师,"七证"指七位莅临证明的戒师,合称为十师或十僧。按照佛教律制,若戒场不具备"三师七证",不得传授戒法。因此在三坛大戒二坛授具足戒前,必先迎请"三师七证",称为"请师法"。 三师 三师中的"和尚",俗称得戒和尚、戒和尚。这是传戒仪式的核心人物,也是戒子所受戒法的传授者。戒和尚须具戒腊十夏以上、本身严守戒法、智慧具足,堪能教授弟子。《四分律行事钞》云:"初请和尚者,以是得戒根本,若无此人,承习莫由,阙于
发布时间:2018-05-13
毗尼,又译为毗奈耶,意译为律,又意译为灭、调伏。《毗尼母论》曰:"毗尼,名灭。灭诸恶法,故名毗尼。"《探玄记》曰:"毗奈耶,此云调伏。调者和御,伏者制灭,调和控御身语等业,制伏除灭诸恶行故。" 毗尼是僧团共同生活的规定,具有强制力,相当于僧团中的法律。不能遵守这些规定的出家人,将强制被逐出僧团。记录、收集僧团戒律的经典,也被称为毗奈耶。毗奈耶的总集,即是律藏。在汉传佛教中,以研读毗奈耶为主的宗派,被称为律宗。 关于毗奈耶翻为律之缘由,《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云︰"古译毗尼皆称为灭,以七毗尼用殄四诤。今以何义
发布时间:2018-05-11
文:弘一法师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错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
发布时间:2018-05-10
原文: 至临背《毗尼日用》,引礼师将余开列于首,意欲折伏恳求。诸戒兄俱为余愁,语云:"量汝不能背,何不拜求更易。"余云:"且到明日再看。"次早执签引九人,至教授师前拜已,余一气朗声背终,犹泻瓶水。教授师云:"汝每日默坐,谓不识字,今背得如是醇熟。"余云:"非不识字,为无钱请律,所以默坐,谛听左右邻单戒兄读,因此记得。"师喜赐茶。回堂中,众同戒俱来相贺,于中最契者十三人,俱能其事。摘自《一梦漫言》见月律师著 译文
发布时间:2018-05-10
文:清 一 转眼戒期已过三分之一,刚开始适应了戒期生活,却又突然病了。一边是连续三天的高烧,一边是紧张的戒期学习,已让我这具凡夫肉体疲惫不堪。疾病的到来更显生命的无常,把轮回中的苦难在当下放大了数十倍、百倍。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忏摩之时愈发感到自己业障深重。怪自己平时太过于放任懈怠了,在家娇生惯养,出家旧习难改,冷、热、饿、疲、渴、痛等等受苦,让自己逃避,愿意懦弱地做一朵温室里的花。病痛让这些陋习暴露出来,犹如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大山,等着我在短短的戒期去翻越、去克服。 在昨天的发露忏悔环节,看到被打断的香板,表面看起来可怕惊心,实则让
发布时间:2018-05-09
我们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就像弘一法师传记里面介绍的那样,坐一把藤椅也要先把椅子晃一晃再坐,为什么?因为怕里面长虫,怕一下子坐下去把虫子压死,晃一晃让虫儿先走,这都是习惯的养成。所以戒堂里每次都说要注意威仪,要照顾好自己的根门,这就是养习惯。 大部分新戒菩萨这些天已经开始有些样子了,接近于达到出家人的要求。但还有个别,心还很浮躁,好像一头倔牛,屁股后面没人跟着,没人拿鞭子抽着,就要犯错误。作为一个团体,我们三百人哪怕有一位失威仪,外面的游客看我们会怎么说? 芳振大和尚开示: 所以哪一个人放逸,就是我们三百多位新戒菩萨的罪人,就是戒常住的罪人。在这里大家一个锅吃饭,一个堂忏悔,在一个地方
发布时间:2018-05-08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器、应量器。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 在律制上,规定钵有"体"、"色"、"量"等三法。 一、"体"指钵的材质。《四分律》中提及钵之种类云:"钵者有六种,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大要有二种,铁钵、泥钵。"禁止使用由木、石、金、银、琉璃、宝、杂宝所作成的钵,并以此简别在家和外道。
发布时间:2018-05-07
唐昙景法师翻译的《未曾有因缘经》说:"唯有一事,能报佛恩。何谓为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转开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转教化,无有穷尽。譬如一灯燃无量灯。如是行者,乃名为报师徒重恩。" 白话大意是:只有一件事情可以报答佛恩。是什么事情呢?常以慈悲心,以其所明了的一切善法,辗转教化,甚至仅仅一人,让其信心坚固,成就智慧。这样辗转传授,没有穷尽,如同一灯点燃无数盏灯一样。这样做才是报佛恩德。 佛法僧三宝,是众生最大的恩德。一切恩中,唯有三宝恩为最。《本生心地观经》云:「世出世恩,共有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 前三
发布时间: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