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诗傅大士生相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老相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咄哉今已老,趋拜礼还亏。身似临崖树,心同念水龟。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病相忽染沉疴疾,因成卧病人。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瞋。死相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发布时间:2024-05-31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戒律的传承是先传异世五师(摩诃迦叶、阿难、末田地、商那和斯、优婆毱多),继而同世五师(昙无德、萨婆多、弥沙塞、迦叶遗、婆粗富罗),此时戒律已分为多部,而传入中国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僧侣只有剃发染衣,以别于俗人,并没有受戒的仪式。曹魏黄初三年(222),中印度僧侣昙摩迦罗尊者来到洛阳,译出《僧祇戒心》一卷,并敦请十位梵僧建立羯磨法,举行传戒大典,开十大僧传戒的先河,为中国传授戒法之始,昙摩迦罗尊者因此而成为中国四分律宗的开祖。北魏孝文帝时,法聪在平城讲《四分律》,并口授弟子道覆作《四分律疏》六卷,后慧光造《四分律疏》,并删定羯磨,始奠定律宗基础。至唐代,道宣
发布时间:2024-05-29
5月21日 农历四月十四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纪念日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住世四十九载的省庵大师留下一偈,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其后,便于当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合掌称佛名示寂。纵观大师一生自行化他的德业,备受后世净业行人尊仰:言孝养父母,面对母亲的亡故,他于佛前跪诵四十九日《报恩经》,并每年设像修供;言报佛深恩,他连续十一年举行佛涅槃法会,并深悲福薄,在瞻仰佛舍利以后五次燃指供佛;言发愿,他效仿阿弥陀佛,发出四十八弘愿;言严净毗尼,他衣钵不离身,日中一食,并且胁不贴席,率以为常;言自利,他通晓世俗经典,能诗、善书法,并于《法华》
发布时间:2024-05-21
四月初十 云门文偃禅师圆寂纪念日倒着睦州破蒲鞋,横辊雪峰烂球子。鸩鸟飞空草不生,毒龙入水鱼皆死。单提独掇验人关,逆顺双行绝往还。遗烈尚余风凛凛,至今犹有一斑斑。——瞎堂慧远禅师赞云门大师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雪峰存禅师之法嗣,欲姓张,浙江嘉兴人。自幼投本州空王寺志澄律师座下为童,后落发出家,于毗陵(今江苏常州)坛受具足戒。文偃禅师生来机敏聪颖,慧辩天纵,在侍奉志澄律师数年期间,专攻《四分律》,并学习大小乘经论。后因深感出家多年而己事未明,遂辞志澄律师,外出游方参学。时睦州(今浙江建德)陈尊宿住龙兴寺。陈尊宿,讳道明,一作道纵,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原住洪州高安米山寺,后因老母待养,遂回睦州
发布时间:2024-05-17
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是唐代的华严学者,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人。青年时钻研易理,到四十余岁时,专攻佛典,潜心《华严》。《清凉山志》对李通玄研究《华严》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题为“李长者见圣授道传”,详细记载了他在文殊菩萨的点化之下深入研究《华严》的经历:李通玄曾游历五台山,在善住院遇到一位奇僧,传授他华严经的重要旨趣。天色将晚时,那奇僧要和他分别了,李通玄就说:“天色那么晚了,师父您要到什幺地方去歇息呢?”僧人就用手指了指北顶,然后飘然而去。那位奇僧步履轻盈,像是乘风驾云一般的轻快,李通玄怎么追也追不上,心里惆怅得很。夜深了,他抬头遥望着尖尖的山顶上,但见红光遍满天,就去询问
发布时间:2024-05-06
4月25日 三月十七黄龙慧南禅师圆寂纪念日慈明脊梁 硬铮似铁师一见之 心胆俱裂勘破婆子 红炉片雪险绝如天 三问截舌黄龙慧南禅师,乃石霜楚圆禅师之法嗣,俗姓章,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慧南禅师十一岁从本州怀玉寺智銮禅师出家,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游方参学,先后师事于庐山归宗自宝禅师、栖贤澄諟禅师、泐潭怀澄禅师、福岩审承禅师。其中怀澄禅师对慧南禅师尤为器重,曾经令他分座接众,一时名震诸方。时慧南禅师与云峰文悦禅师相友善,文悦禅师是大愚守芝禅师之法嗣、汾阳善昭禅师之嫡孙。文悦禅师见到慧南禅师,每每感叹道:“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钳锤耳!” 文悦禅师认为慧南禅师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佛门的龙象,于
发布时间:2024-04-25
三月十一北宋曹洞宗高僧丹霞子淳禅师圆寂日入芙蓉室 忘来去路打破形山 无本可据君臣道合 月芦藏鹭倒驾慈航 渡人无数丹霞子淳禅师(1064—1117),俗姓贾,剑州梓潼(今属四川省绵阳市)人。自幼于本县大安寺出家为童,二十七岁时剃度为僧。初参玉泉寺(在今湖北省当阳县)芳禅师,接着行脚到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大沩山参谒临济宗汾阳三世真如慕喆禅师,到南康军宝峰山参谒汾阳下二世真净克文禅师,到随州大洪山参谒报恩禅师。后来他到湖北的大阳山参访芙蓉道楷禅师处,请教禅门大事。道楷禅师对他非常器重,认为他是一个伟器,对他讲:“退步就己,万不失一”,“空劫承当,佛未出世时体会”。子淳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并嗣其法
发布时间:2024-04-19
三月初八 嵩岳慧安禅师圆寂纪念日据少室座 秉黄梅印遁置中岳 持挈万乘入冰知水 末后正令人不能识 火能听命在五祖弘忍大师门下,不仅有六祖惠能大师继承祖位,还出了一位名望和年岁齐高的慧安禅师。嵩岳慧安禅师(582—709),荆州支江人,俗姓卫,性情宽裕,不染俗尘。他一生经历了“三朝九帝”(隋、唐、周三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等九代帝王),与神秀大师、六祖大师同为禅宗五祖弘忍禅师弟子,且齐名当世,由于年龄远超同门中人,又称老安、道安、大安。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慧安禅师因朝廷召集百万庶民开挖通济渠,损伤大量民间劳力,导致百姓流离失所,饥殍相望。慧安禅师便四处奔波乞食,用以救济贫
发布时间:2024-04-16